第(2/3)页 “哪是什么字?”朱棣见了,有点好奇,低声悄悄问道。 朱棣:“……” 每个坊都都是一天时间,准备地说,就是一个下午,一个半时辰。要是这么墨迹的,还不知道最终能抽到多少人。 张一凡:“……” 张一凡知道,要想打破传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因此,推广简体字肯定是不行的,但是阿拉伯数字却可以先用来试试水。 不过很显然,有人不乐意了,大声喊道:“不要磨蹭了,浪费时间知道不,赶紧了!” 张一凡也不说话,走到另外一个木箱面前,从中抽出一张纸,展开之后面对钱王一,同时问道:“这是什么字?” 这个比试,又不是科举,最多是引导百姓读书识字,与民同乐的那种。 忽然,有一个中年妇女兴奋地举着一张纸,大声喊了起来:“是我,是我,就是我……” “所以,我准备在香山县内推广一些简单易记的,不求什么美感不美感的,只想能多一些有用的人可以用。” 张一凡听得不想理他,好一会之后,才再问他道:“文字是帮助记忆的工具,同时也是用来传承的工具,这是它的主要功能。如果基于这个目的,那么越简单的文字,就越容易记忆,也就越容易帮助传承。但是我看如今的文字,一个个写得都太复杂了。” 水师军卒隔离出了一条条通道,分割区域,有参赛区,以及观众区两部分。 听到这话,朱棣转头看看底下的人群,然后转回头看向张一凡,认真地说道:“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道理。” 这么稀罕的事情,朱棣自然也是参加了。 后来,张一凡革新户籍,重新登记造册之后,整个香山县一共有七万多人。 然后,他把这个字重新折叠,先放到一边,再去木箱里又取字去了。 看到这个情况,张一凡便走到台前,大声喊道:“钱,有的是;有才的,就能领走。本官宣布,比试开始!” 这个钱王一,就在众人的注视下,昂首挺胸地上到了看台上。 自己就不爱这个,比啥比? 张一凡没有出息他,因为桌子上没有羽毛笔,他的毛笔字太差,这时候出息了朱棣,回头能被他打脸,因为朱棣的字比他写得要稍微好那么一点。 说完之后,他便伸手,去他面前的一个大箱子里抽出了一张折叠起来的纸,然后打开。 钱王一或许是刚才第一个字就认识,此时有了信心,明显放开了一点。 “这个字我也认识,真是可惜了!” 因为阿拉伯数字是张一凡意识到重名的太多,临时公布,未必就有人能记牢了的,因此一家老少一起帮着记。 就见来比赛的这些人,在纸上七歪八歪地写上自己名字之后,书吏会在另外一张纸上重新给他写一遍名字,然后按照甲乙丙丁这种标识哪一列队伍,后面再加上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两张纸上都标上,随后,把书吏所写的那张给了比试者,让他(她)拿着,另外一张,则折叠之后丢入抽奖箱。 过了一会之后,他点点头说道:“确实简单一些,但是说实话,好丑!” 这一天,香山县的百姓,议论地都是这个事情。特别是轮到的坊都,每家每户,都是穿上过年的衣裳,一家人,男女老少齐上阵,赶往广场参加比赛。 朱棣:“……” 这东西不是别的,都是铜钱。 “……” 然后他便对朱棣说道:“你看,这种数字,从0到9,都是一笔就能写出来,是不是快多了?” 真得是神了,这第二个字,又刚好是她认识的几个字里面的一个,这就等于赚到两文钱了啊! 她其实不知道,这个识字箱里面有猫腻。 不过她显然还是很高兴,在那钱堆里取了四枚铜钱,举得高高的下了看台。要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打了胜仗归来一样。 当然,这绝对不是因为这个杀猪的中年妇女貌美如,而是她是第一个,要是一个字都不认得就下去了,气氛就不够热烈。 唯有这个姓没法改,那些笔画复杂的,就只能埋怨他们老祖宗了。 当军士把话喊出去之后,可以看到比赛区的绝大部分人都立刻低头去看手中的那张纸,同时响起了“嗡嗡嗡”的声音。 张一凡笑笑,没回答,他都不好说,很多没有取名字的,为了过这写名字的关卡,都取了什么张一,王一,刘一等等,反正,再没有什么字比“一”字更好写了。 这个字,简单,刚好是她认识的字。 张一凡一听,转头看了下台下,就见比试区这边,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聚成一堆堆的,手里拿着一张纸在窃窃私语。 看这个样子,是在彼此认那组编号。 一看到第二个字的时候,她又露出了狂喜之色,连忙大声喊道:“天,天,这个是天字!” 这个钱王一估计因为中年妇女的原因,啥话没听过,瞪了眼睛回道:“老娘要是领到钱了,你给双份;要是一个钱都领不到,半斤猪肉,来不来赌?” “……” 大明朝的一个县人口,按照登记在册的来算,平均是十万人左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