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貌美如花-《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临时搭起的台子上,张一凡在给朱棣介绍道:“你看,他们排队过来,先要写下自己的名字,得到一个编号,然后去参赛区等着,回头如果抽到编号了,就可以开始识字比赛。”

    而香山县分为11个坊都,当然,人口分布有多有少。

    张一凡在台上看着这一幕,也不叫停。

    就见他拿起毛笔开始摆算式,然后同时对朱棣说道:“我给你看下我这种方法!”

    “哈哈,要是上去了一个字都不认得,那就丢脸了!”

    看到他这表情,朱棣便连忙解释道:“我是说,这种符号好丑,不是说你字丑。”

    张一凡听了一笑,也是低声回答他道:“这个是数字,书写简单,我看到好用,就用上了。”

    看到这个名字,朱棣便笑着对张一凡说道:“这个名字怎么很像你的名字啊?”

    也是这个原因,张一凡规定,会给名字加上编号,以示区别。要不然,两家姓刘的,他们的小孩全都是刘一、刘二这样的,你怎么区分?更不用说,还不止两家姓刘的。

    “啊呀,不是我,我们是丙队的!”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驸马县令的动作,一个个竖着耳朵听着。

    因此,元末明初这个时候,其实华夏有这个,但是真不好说在哪个犄角旮旯里面能见到。张一凡也就不用介绍说什么阿拉伯数字啥的。

    这一见之下,顿时好多人就又窃窃私语起来了。

    “编号,甲-1342,上台识字!”

    “你不知道么?钱王一,她的大名,据说钱屠夫都用杀猪刀打她屁股打肿了才写会的。”

    底下人在闹腾,看着都是开心就成。

    “那不是钱屠夫的媳妇么?就她卖肉那嗓门大的,难怪能喊这么大声!”

    就这么的,这个钱王一认到第五个的时候,其实还是简单的,但是她就涨红了脸,瞎读了一次,结果是错,失去了继续识字的资格。

    张一凡和朱棣一直坐着也无聊,便走过去看情况。

    一个坊都的人,大部分都是互相认识的。

    此时,张一凡听到张三禀告之后,便一挥手,一队军士从台后抬来好几个箩筐,“哗啦”一声,里面的东西一下便都倒到了台上。

    维持广场秩序的军士,也是他派的。因为香山县百户所的将士,只要轮到了,那也是一样可以参加比赛的。

    张一凡听了,微微一笑,对边上的书吏说道:“记录,识得一字!”

    他们两人,在台上聊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张三上台来禀告道:“驸马,殿下,都已经准备完毕,可以开始比试了!”

    张一凡见了一笑道:“我给你算盘,我们来比比?”

    张一凡也认真地说道:“你看我这个香山县,之前为了凑够能识字写字的人当司吏,典吏,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办法,能识字写字的人太少了。我为什么要设这个比试,不是因为钱多,而是真得缺人!”

    听到这话,周边的人家都是哈哈笑的,有要赌的,也有不赌,有给分析赔率的,很是热闹。

    底下的百姓,看到台上这个之后,又一次窃窃私语起来。

    张一凡听了,笑着说道:“越是穷地方,用这招会越积极。因为对他们来说,就算只是识得一个字,拿到一文钱,那也是极好的。”

    钱王一的双手紧握,有点不安,一看到那个字的时候,顿时大喜,连忙喊道:“日,日,这个是日字!”

    看着这个上台的中年妇女,他就捡了最容易念的那堆字出来考。

    听到这声音,好多人都遗憾了下,然后转头看去。

    只要认识一个字,就有可能得一文钱,这么容易赚钱的事情,自然是不分男女老少了。

    就只是一个简单地乘法而已,很快就有了答案。

    老的,都需要有人扶;小的,竟然还有抱着的,男娃、女娃都有,老头、老太也不少,让朱棣简直是大开眼界!

    离得近的,乡里乡亲的,也都有出息那中年妇女的。

    堂堂燕王,岂能不识字?可不能让外人听到了!

    看着那如山一般的铜钱,真得犹如魔力一般,牢牢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倒钱的声音,确实不大,但是,原本广场上“嗡嗡嗡”的声音,顿时就一下消失了。不管是不是低头的,还是和其他人聊天的,全都转头看向台上。

    于是,各色大妈大姐,大爷大叔以及小朋友们,叫到编号的纷纷上台,开始识字领钱。

    在主持了最初的十来个之后,张一凡便回去和朱棣一起坐了,然后看着这个识字领钱的比试继续。

    一开始的时候,朱棣其实并没有当回事,但是,随着识字领钱比试的继续,他终于认真了起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