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70章 朱元璋压根不讲理 触及众多人利益的事情,可能守成皇帝并没有能力去推行,甚至连一些得位不是很正的皇帝,比如篡位啊之类的开国皇帝,也可能没有能力去推行。 可朱元璋却不一样,他就可以!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原本的历史上屡兴大狱,杀功臣,或者杀官员犹如杀鸡一样。 就如同李善长所言,朱元璋最重视皇权稳固,虽然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法知道粮田归公分配法实际上会如何,可他绝不允许有人来捣乱,特别是冒犯他的威严。 永嘉侯确实名列开国功臣的排名单里面,但那又如何? 在原本的历史上,永嘉侯欺骗他杀了区区一个县令,他都能活活打死永嘉侯父子,理论上有用的铁券都没用。讲理不? 朱元璋压根不讲理,更没有什么三堂会审! 因此,这一次的三司会审,其实是已经给面子了。 但是,结果却是没有意外的。那就是永嘉侯有罪! 勾结海盗,查无实据,但是配合海盗试图祸害驸马,却是证据十足。兼其他罪行,数罪并罚,按律当斩。 当奏报到洪武皇帝这边时,朱元璋决断,永嘉侯之子朱暹公忠体国,朱亮祖教子有方,罪减一等,除爵,流放岭南香山县从军。 这道旨意的意思很明显,听话服从的,那就给赏。敢违背旨意的,绝不姑息。 表面上是赦免了朱亮祖死罪,但是实际上,他还不如死了的好。 “什么私事?”朱镜静听了,连忙问道。 张一凡听了,便指着信回答她道:“几个事情,都是和公事有关的。私事的问题,就一个。” 如果朱元璋不那么做的话,有可能大明朝就没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说不定如同其他短命王朝一样,开国皇帝一死,就可能被造反,被篡权,被外族入侵等等。 无奈之下,一行三人只好走陆路,过番禺县去香山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比杀了朱亮祖还要难受! 因此,对于朱标这个问题,张一凡想了好久,才决定给予回复。 想要提高匠人的地位,让他们能按照预想的那样,主动去改进自己行业的工具什么的,并且能传承,还要有三个前提条件才行。 “这位不就是永嘉侯么?对不对,都来看看,这个是不是永嘉侯?” 说完之后,他站了起来,从怀里掏出一叠钱,给了他爹道:“这里有将近一百贯钱,爹一路上销,到了香山县之后,打点下看守,也能少受点罪,等孩儿的好消息!” “……” “我们也是身不由己,按照上面的要求做事,还请军爷海涵!” 最终,三人都是招架不住,狼狈而走。 过了冬的甘蔗,很甜,味道很好。 于是乎,无需向他人解释的朱亮祖,又一次抱头鼠窜。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在原本的历史上,太子妃是在一次产子后坐月子的时候没了,这是太子朱标一系命运发生转折的第一个关键节点。 为此,胡惟庸也被处罚,罚了他一年的俸禄。 华夏历史上,工匠的地位,一直就没有多少提高过,哪怕是鲁班这样顶尖的,也是一样。 因此,他不想历史上的胡惟庸案爆发,也不想蓝玉案爆发,不想死那么多人。 这时候的张一凡,终于没有在树下乘凉,而是选择了在屋里面待着。 朱镜静听了,本来是想说,这个事情,大嫂比她都有经验多了,但是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听自己夫君的,回答道:“那我先去写了,回头你再看看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我再改改。” “……” 永嘉侯朱亮祖被押解过来的消息,很快就在广州城传开。不少人纷纷赶来围观,以口水“招待”,不但吐了朱亮祖一身,就连两个官差都被殃及。 为首那人,骑得飞快,离那犯人还有点近的时候,就飞跃下马,稳稳落地,显然骑术很佳,引得路人侧目。 于是,他只好抽出几张大明宝钞,塞给那两个官差道:“辛苦两位兄弟,好好照顾下我爹,回头我去京师找两位,再行酬谢,说到做到,决不食言!” 只是历史上留下的信息太少,张一凡没法针对应对,只能靠着猜测,估计是产后护理的原因,因此让朱镜静在这方面尽心一下。 他又是给钱,又是要挟的,只是普通的两个官差,哪敢不应,连忙接了钱之后说着好话。 朱标在信中问,香山县毕竟只是偏僻之地,没有王侯公卿,因此不少事情如果要向天下推行的话,可能会不一样。 如果拿功臣和他们的家人换取一个长久的和平,对华夏来说,不用再经历五胡乱华,五代十国,或者南北宋并契丹、西夏共存等等,也是有利的。 此时的他,还是指挥使的军职,在大明朝军队中,级别已经算高了。 不逃都不行,身上的口水干了湿,湿了干,极其难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