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73章 这小子飘了,朱元璋怒了 随后,他还见到了几个咸鱼贩卖的商人,正在一个劲地砍价。听他们砍价的这个狠劲,似乎是想把咸鱼价格砍成粗盐价! 在发现驸马爷过来之后,又立刻诉苦,说什么贩卖回去的咸鱼卖不掉,坏掉了亏本什么的。 市场饱和了,应该确实不好卖。但是,张一凡也没相信这些贩卖商所说那么凄惨。 这些商人,为了追求利润,哭惨压价那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张一凡没管这些,又去看了船队。今天没出去捕鱼,还有大量海鱼没处理,养着,但是好多也翻肚皮了。 船队的人,都是一脸发愁。捕鱼船队这边的销售业绩,直接关系到他们什么时候能转为民籍的。 看完一圈,张一凡已经心中有数,便对跟在后面的周黑子说道:“船队这几天就先休息,回头我教你用新的法子处理这些剩下的鱼。” 周黑子一听大喜,他就知道,驸马爷最厉害了,肯定会有办法的。 “驸马爷,那您快回吧,看看,都热了一身汗了!”周黑子连忙殷勤地说道。 张一凡听了一笑道:“没事,你把这些鱼,送到县衙去。” 朱标听了,点点头说道:“有这个意思,总得来说,父皇还是觉得一凡做出来的事情,太过匪夷所思,超出了父皇觉得最好的预估!” 在和朱镜静商量了大规模制作的各个步骤之后,张一凡便调来了施工队,开始建设厂房,雇佣女工进行培训,最终开始试制。 结果,都不用朱标找机会,几天之后,朱元璋就把朱标给叫了过去。 张一凡相信,这个鱼松的产业,只要做好了,是可以解决很多妇女的就业问题,甚至还可能成为香山县的招牌产品,最赚钱的买卖之一。 不过在古代,哪怕可以保质一个月而已,那也是有很高的价值了。戚家军能当军粮,大明开国之初的军队,正在南征北战之际,并且还是物资匮乏的年代,就更是方便成为军粮。 “……”朱标听得无语,自己媳妇好像真得很维护大妹一家啊! 朱元璋听了,带着一点恼火说道:“那小子不知道是不是飘了,你知道他又在干什么了么?” 可怜后世鼎鼎大名的锦衣卫,这个时候还没一点名气。 听着父皇在发脾气,朱标想了一会,便谨慎地说道:“父皇,说不定一凡是有自己的理由,要不儿臣写信去问问?” 想着这个,朱标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父皇会生气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却是话锋已转道:“不过确实有点难以置信,要不,我给父皇说说,让我亲自去香山县看看情况。” 事实俱在,证据确凿,一时之间,朱标有点不知道怎么帮这个妹夫说好话了。 只用了三天时间,朱镜静就做出了一款张一凡吃了都叫好的鱼松。 朱标一听,也是点点头道:“我也是相信一凡的,肯定做得不错!” 只听朱元璋对他说道:“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刚来报,说香山县那边消息,那小子对外公开招聘幕客,说要帮他处理政务。你说,这小子是不是飘了,开始懒政了?” 此时,朱标已经接到这份折叠起来的纸,打开一看,却发现是一份告示。他第一时间看了下那个红印,还真是香山县县令的官印,那就是没错了! 很明显,她已经有经验了。把做法记下来,然后琢磨,试制,改进再做这样一个流程。 但是,大明朝开国之初,这种幕客还没有,且以朱元璋的亲历亲为个性,更是厌恶官员假手他人来处理政务。 “还能有误?”朱元璋听了,还是带着恼怒之意,从御案上拿起一份折叠起来的东西,交给轮值太监,让儿子看,同时还说道,“如今可没人敢诬告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