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目瞪口呆-《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在座的这些人,全都惊呆了。二十万贯?疯了吧?这怎么可能!

    终于,船队往一个港口靠去。

    一般来说,都不用上等县,中等县以上,就会有县丞、主簿来分担县令的一部分活了。如今香山县已经远超上等县的规模,还是一凡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

    朱标想着刚才来的路上所见到的,忍不住好奇地问道:“一凡,香山县真得全都是水泥路、水泥房了?”

    一行人不再说话,都是静静地看着岸上的情况,眼神中都是震惊。

    蓝玉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指着那一片建筑说道:“末将记得原本这里都是荒地,这里修建了这么多的房子,也就是最近这半年的事情吧!”

    朱标也想知道答案,便看着张一凡等答案。

    结果,张一凡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看他们都惊呆了的样子,他就又继续说道:“保守估计,如果到明年年底结算,应该能到一百万贯左右。说起来,还是香山县太小了,允许香山县的官商到外地去做买卖,我有把握赚更多的钱!”

    因为老丈人规定他只能在香山县折腾,因此只能是外地商人来香山县做买卖,好多利润就给了这些二道贩子了。

    说到这里,他连忙补充说道:“大哥,别误会,我知道您肯定是可以的,我是指以后!”

    朱标听了,微微一笑道:“那确实是,父皇也一直有教导要勤于政事,事关天下百姓,可不能马虎啊!”

    因为是走亲戚,属于私事,张一凡这边就没有大张旗鼓地领着全城百姓来迎接,而是自己夫妇俩过来了。

    张一凡看向朱标和太子妃说道:“大哥大嫂一路辛苦了,还是赶紧去县衙吧,外面太热了!”

    朱标夫妇刚上岸,朱镜静就已经带着笑容冲过去了,喊了一声“大哥大嫂”之后,就去逗她的侄儿了:“小雄英,想姑姑了?”

    张一凡听了,点了点头道:“差不多!”

    他这个问题,其实都不用问,朱标想到他儿子的时候,就有点担心了。

    蓝玉听了,摇头说道:“没,县城还在下游五里左右。”

    蓝玉见了,又对朱标说道:“末将上个月巡视淇澳岛防务经过这里,这边都还没有那么大的。”

    朱镜静欢喜地把他抱到了怀里说道:“放心,姑姑做好吃的是最拿手的。”

    张一凡听到他这回答,心中暗笑,肯定是不可能啊,这老丈人就是超人来的,以后的守成皇帝,怎么可能和他一样勤于政务,精力充沛地不要钱一样。

    宋濂听了,很是好奇,便问道:“驸马,那到底了多少钱才有如今这么多的水泥房子水泥路?”

    看完一本,他又去看另外的文书,发现都是类似。

    这倒不是说,是规模有多大?毕竟不关哪里,规模再大,能大得过京师的规模?

    朱标又不是乡下人!

    其他人听了,不由得都有点意外。没想到驸马当初来香山县的时候,皇帝竟然还给了他一万贯,看来是真得重视驸马啊!

    与此同时,他们也和朱标一样好奇了,香山县是怎么样变得那么有钱的?

    朱标这边,并没有拦阻,只是看着张一凡走出去的身影,脸色倒没有一开始那么严厉了。

    朱标:“……”

    他早就有锻炼政务,一眼就看出来了,纸条上的内容,就是对文书的处理意见;而红色难看地字,明显就是自己这个妹夫的,别人写不出这么难看的字,官印也是证明。

    当然,也有区别的是,有的不是照办两字,而是写了该怎么样,或者遗漏什么,有打回重新写,最后才是照办的签字和官印。

    其实也是,在他们的认识中,哪来的官办企业,特别还是很赚钱的官办企业?

    因此,该麻就麻,很正常的事情!

    至少他一路从港口过来的时候,路上见到的,包括那些小巷子,全都是水泥修筑。

    宋濂:“……”

    说完之后,不等朱标回话,他就起身出去了。

    朱标一听,忍不住问道:“那得要多少钱?”

    但是,此时,他其实就如同一个乡下人一样了。

    于是,他连忙疑惑地问道:“木桶理论?什么木桶理论?”

    这个妹夫,老是会出一些惊人言论,但往往又是有道理的,因此,他在问出话的同时,就有点期待起来了。

    求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