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研究院-《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藏书阁离县衙不远,走几步路就到了。

    “呵呵,不用,就让她们在那折腾吧!”朱标听了,只是笑了下回答道。

    “你说!”朱标一听,顿时心中一喜,能听出来,自己这个妹夫知道这些问题之后还这么说,说明是有解决这些事情的办法。

    如果大明皇帝都会游泳的话,估计就会少几个落水死的皇帝了。在原本历史上,正德皇帝、天启皇帝好像就是和落水有关。

    并且,他对这个藏书阁的标准很高,比如,县衙里面才能享受到的冰块,藏书阁这里也有。

    这么看来,谁要是得了天,那可真不是谁强壮不强壮的问题,而是开盲盒,运气不好,像这种身体素质最强的武将,在他们壮年之时都容易挂掉。

    在县衙后院这边,张一凡挖了个小型泳池,教会了朱镜静游泳;如今朱镜静成为了教头,正在教太子妃和朱雄英游泳。

    说到这里,他又马上继续下一个话题道:“还有,你给父皇提及的什么专利,这个事情,父皇是有顾虑的,感觉不好做。”

    里面一层,借阅者就没法翻看了,只能看到对应的书籍介绍,如果想看,就需要管理员帮忙取了。

    “还有,如果有豪强强占了某个人的独门绝活,跑来朝廷认了,那原本那个人是不是连自己的独门绝活都要看那豪强的脸色了?”

    因此,他便认真听着,看张一凡到底是想说啥。

    于是,就听张一凡给他说道:“就拿水泥作坊来说吧,目前我们烧制出来的水泥作坊,其实应该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配方,是不是加入其他什么东西后烧制出来的水泥,会更好,有更多方面的应用?又或者,成本上是不是会更省一些……”

    “嗯,是的。”张一凡听了,便解释道,“这样朝廷也可以不用多出钱,利用别人的钱,就能做原本需要很多钱才能做得事情。并且因为利益绑定的原因,做起事来会更有效率。”

    从这个角度来说,邓愈是不是就有可能,也是因为天挂掉的?

    张一凡想到这里,便连忙问道:“那我们大明军队是不是都已经接种了牛痘?”

    这个道理,同样适合其他行业的研究。

    后世有一部电视剧,就猜测马皇后也是死于天。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马皇后也不用在五十一岁的时候就死了!

    张一凡修建这个藏书阁的时候,就是按照后世图书馆的样式来修建,有阅览室可以安静看书的。

    张一凡看朱标很有兴趣的样子,他自然也是高兴,当然是陪同的,便跟着站起来说道:“那和大嫂打个招呼,就说我们出去了。”

    不过,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又道:“但是,那些匠人,能研究出个什么成果么?就他们的学识,能推陈出新,做出比当前更好的东西?”

    真不愧是开国皇帝,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有一点点战机,都能迅速抓住并且利用了起来。

    也是这个原因,藏书阁在香山县甚至以外的地方都有名,很多人就算为了避暑,都愿意来藏书阁看书,无形中也促进了香山县的文风。

    受他的影响,朱标自然也是一个务实的太子。参观了香山县,感受到香山县的欣欣向荣,听了张一凡的解释,感觉到所谓杂学的经济效益,他当然是感兴趣的了。

    相对其他皇帝来说,朱元璋绝对是个务实的皇帝,并且眼下大明开国才到第十个年头,朱元璋还在寻找他治国的理念采用何种学说为好?

    在岭南这种天气里,玩水其实一种享受,就算学不会游泳,都能玩得不亦乐乎。

    让张一凡和朱标想不到的是,出去逛的宋濂师徒,竟然就在这藏书阁阅览室。

    张一凡陪着朱标,给他没事道:“这还是悬赏的结果,又派人把广州那边的书铺都买了个遍。如果要继续扩大藏书规模,恐怕还要去江南那边收集才行。”

    要是在别的地方,朱标可能还有疑惑,但是,在香山县这几天的参观,他一下就明白了张一凡的意图,当即带着一点惊喜问道:“所以,你在香山县努力让老百姓都识字,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有钱庄借贷的事情作为参考,比如香山县县衙盖了那么多的水泥房,却只是出了一小部分钱为例子,朱标已经能理解这个事情了,便回答张一凡道:“好,这个事情我知道了,回去我会和父皇详细解释。”

    朱标看过一些《仙剑奇侠传》,主要是里面的行文方式和他父皇讨论过,但是,忙于政事,他就算有兴趣,也没那时间看这些闲书的。

    此时听到张一凡的话,便笑着对他说道:“你啊,还是闲,那么好的脑子,有想这些的时间,还不如多想些其他有用的啊!”

    张一凡一听,却是不赞同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