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标:“……” 毋庸置疑,朱元璋同学是重视教学的,要不然,他也不会下旨大规模推出社学。 朱标一听他提起宋濂师徒,顿时就笑了,放过了张一凡道:“那行,回头我和父皇去说说这个事情!” 此时,张一凡听到朱标提到义务教育的话题,便提醒他道:“这一块,最好朝廷必须要有补助,要不然,有的百姓家,真得是上不起学的。朝廷投入了这个钱,未来人才就会多很多,受益是无穷的。” “咦,你这个想法好啊!”朱标一听,顿时大喜,连忙要求道,“我觉得不错,那你搞一套出来,回头我给父皇建议?” 张一凡一听,当即摇头道:“我没这个时间啊,除非我不当这个县令了,不派其他活给我,那我就可以搞搞看!” 朱标听了不信,再追问道:“你再想想,我难得来一次,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这样不至于让我白来一趟!” 到了成化年间,杨继宗为嘉兴知府,大兴社学,下令“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母。”这种如果形成制度,才具有约束性。只是很可惜,这只是某个知府自己下令而已。 “你白来了?”张一凡一听,顿时一脸鄙视。 但是,张一凡认为这还不够,他的这种社学推广,也就他在位时有点用,朱棣发动靖难,就一下破坏了社学,倒退了很多。 到了隋唐开始采用科举制,这个情况才开始慢慢改变。但是,读书依旧是和普通人家没有关系。 张一凡虽然肚子里早就有货,但是,还是假装思考了一下,然后才回答道:“我在想,这个舆论的控制,就必须掌握在朝廷的手中,掌握在父皇的手中。要不然,以后底下官员曲解朝廷用意,曲解父皇的用意,而百姓不知道,皇帝也不知道,就是他们欺下瞒上的最好土壤了!” 看他收获满满的样子,张一凡也是高兴,便跟着站起来,带着他去宋濂师徒那边的阅览室了。 “是啊,最好是这样了。”张一凡听了,也是想到了什么,便对朱标说道:“对了,还有,我觉得如今这个识字教学,还是太慢了,也不够效率。你看,可不可以这样,发明一套拼音,就是注释怎么读汉字的,定一套标准出来。这么一来,学子只要先掌握这套拼音的用法,就能自己认读不认识的字了,你看怎么样?” 一旦他们两人达成共识,那就等于大明开国两代皇帝的制度都会保持不变。经过两代皇帝的义务教育,那大明朝将来的成就,会得到一个历史上达不到的高峰。 “我哪还有?”张一凡听了,摇头,“没有了!” “恩师,看驸马这里的解说过程,学生以为,是有这个可能的。” 朱标听了,严肃地点点头,认真地听着。 就见他们桌面上放着的那本,就是张一凡抽空写了的物理知识,涉及到滑轮和杠杆计算的那部分。 张一凡看着朱标,回答道:“张一,张二,张三,刘一,刘二,刘三,钱一,钱二……” 如今香山县码头那里,都已经在应用滑轮和杠杆的功能。为此,张一凡就写了这部分物理知识出来,希望有心人见到了,能有兴趣学上一学。 后世那一套拼音,绝对是不适合这个时代的。但是,拼音的思路,却是可以用的。 “这个可以有!”朱标一听,很感兴趣地说道。 张一凡看着他,继续给建议道:“这种就是宣传了,通俗一些,方便百姓理解,如果能寓教于乐,那就更好了。” 听到声音,宋濂师徒才算是回过神来,连忙向他们两人行礼。 听到这话,张一凡就高兴了。 所谓的寒门,其实也是相对于豪门世家来说的,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