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83章 就没这命了 此时,写这本书的张一凡过来了,宋濂师徒俩,便不用争论,直接请教张一凡了。 于是,在朱标的旁观下,张一凡又给宋濂师徒俩讲解了起来,甚至还现场动笔写写画画算算。 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张一凡用毛笔来运算就显得很别扭。 好在他们都知道驸马其实开蒙也就不到两年而已,毛笔字写得差,并不意外。 讲解完成之后,方孝儒不由得叹道:“驸马,您是怎么知道这些规律的?” 格物致知,这是儒家圣贤就提倡的。但是,要想格出个一二三来,那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这种不容易的事情,到了驸马这边,却仿佛成了吃饭喝水一般常见!这让有神童之称的方孝儒,也不由得敬佩万分了。 张一凡听了,只是笑笑道:“我也不知道,就是看着看着,脑中就觉得这样了!” 方孝儒:“……” 何真说着就指了下儿子道:“你自己代入皇帝的位置,不要以你何荣的角度去看香山县的一切,是不是也会觉得驸马做得很好?以前的香山县是什么样的,想必你是有数的,而如今的香山县又是如何,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朱标:“……” …………………… 他博览群书,通古博今,就想不出历史上能有一个名臣能做到驸马这样的! 在又一次感慨了一会之后,他表情严肃起来,看着几个儿子,特别是两个最为有为的儿子,说道:“驸马有香山县的成绩在,以后在洪武朝,甚至将来太子登基之后,乃至他活得更久,在太子的太子登基之后,都将在朝堂上有举重若轻的地位。” 说到这里,他便举例说道:“永嘉侯就是例子,太子到香山县来,也是低调地用走亲戚的名义,并且他走得时候,能看出来和驸马的关系很好。如此种种,基本上可以确认,皇帝和太子对于驸马在香山县所做得这些,都是满意的。再不济,你退一步想……” 何荣听了,有点不甘心,问何真道:“爹,那是说,驸马在香山县做得那些事情,比如粮田归公分配法,还有那个食盐官府专卖什么的,都会在其他地方用了?” 首先,是人才,张一凡就缺这方面的人才。虽然他开出了高价,但是能让他满意的人才,还是很少。 张一凡这边,自然不知道何家态度的转变。此时的他,在送走朱标之后,就开始在各个作坊设立研究组。 此时,就听何真一个人在那说话道:“等回头,我会上书,向皇帝奏明,贵儿去东宫效命,相信皇帝肯定会乐意我们何家的表态。” 但是,何真却能及时调整对策,看到事不可为就立刻转变了态度,不得不说,不愧是有做岭南王实力的男人! 就是生不逢时,乱世之中有比他更牛逼的朱元璋崛起,让他不得不审时度势,臣服于朱元璋。 何真见此,便感慨地说道:“真得是没想到,驸马小小年纪,只是用了区区一年多的时间,就把香山县治理得如此出色,历朝历代都未有如此之成就的人才!什么名臣,到了驸马这边都得羞愧。” 研究部主要研究水泥烧制的改进,特别是不同配方的试制。 工程建设队改名为香山县官营独资工程建设队,按照不同方向分为房屋建造部,水利桥梁建设部以及研究部等。 调查的结果,是南洋确实物产丰富,但是,当地人很懒,够吃就成的那种,且耕种水平落后。如果能像大明朝的百姓那样种田,那粮食绝对会是非常多的。 朱元璋同学就有个毛病,他把一些人际之间的关系,用到了国与国之间,比如,好面子这点,天朝上国嘛,藩属国朝贡,他得还礼几倍,以至于藩属国来进贡一次,就赚一次。 东莞何家,其实在朱标刚来的时候,就知道太子来了的消息,早就偷偷在观察。 何荣听到这话,尝试着放下心中的成见,按照他爹的说法去做,顿时,那脸色就变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