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估计这个是《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的原稿了! 这可是宝贝啊! 自我介绍完了之后,他连忙小心地放下手中那本《三侠五义》,然后去解那个包裹,同时又说道:“我随身带来了绌作《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及我恩师遗作《水浒传》,本来想着寻人出版,不想有……” 说完之后,他便折回了后衙。 说完之后,他拉着朱镜静的手就走。 换句话说,以古代的识字率和小说的通俗性,在明朝以前靠写书为生,真得很难! 张一凡一听,立刻便接话道:“这个完全没问题,我和我媳妇都是喜欢看故事书的人,罗老的这些著作,我都能包出版。以后也是,您只管写书,我来出版,所得利润,五五分成如何?” 他震惊地说话结巴,不是说因为驸马都尉的爵位高,而是他根本就联系不起来,能写出《三侠五义》的人,竟然是个年轻得不像话的年轻人,更是近年来闻名遐迩的香山县驸马县令! 张一凡一听,当即拍板道:“不用,不用,还是第二种吧!另外,我还提供食宿,供罗老安心写书,希望罗老能写出更多的佳作,我和我媳妇,那就有眼福了!” 确实是手稿来的,个别地方,还有改动。 朱镜静见自己夫君如此,倒也不去计较之前罗贯中的态度,也跟着福了福。 罗贯中见此,脸上还是有难以置信的表情,不过他连忙还礼,然后分别入座。 能让自己夫君说神交已久的,绝对不是普通人,让朱镜静的兴致更浓厚了。 说真的,自从认识张一凡以来,她是第一次看到夫君这么高兴,对她说出“访友去”这样的话。 说着,他连忙伸手拿起一本,不过随后,又赶紧放下,然后连同包裹,一起推了过去道:“驸马尽管看便是。” 四大名著中,真要让张一凡来说的话,他觉得《三国演义》是要胜过《水浒传》的,可当着人家罗贯中的面,他都说了写《水浒传》的施耐庵是他师傅,那就不好如实说了。 印象中,还没有人能被夫君称之为好友的吧? 这么想着,朱镜静立刻来了兴致,放下食谱不管,当即迎了出来问道:“凡哥,什么友?我怎么没听说过?” 罗贯中写书,根本没几个收入,可谓穷困,就连他写得书想发版都难。如果是原本历史上的话,他在洪武十三年会前往印刷书籍有名的福建那边去碰运气,最终也是失望而归。 夫君一直在忙香山县的事情,真得难得如此开心! 很快,两人在朱五等人的护卫下,来到了藏书阁这边。 他有种恍惚的感觉,连忙回应道:“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说完之后,他便拱手一礼,绝对真心诚意的。 要是朱镜静是个男的,不对,如果朱棣喜欢听故事的话,张一凡大概率会给他讲《三国演义》,然后遇到罗贯中本人,那就只能是傻眼了! 只是其中一个身份,他还能理解,可几个身份一结合起来,就超出了他的认知了。 张一凡听了,笑着对她说道:“你不是喜欢听故事么?这个人,就是个写故事特别厉害的。” 朱镜静听到,惊讶地抬头看向他。 不过在这个位面上,他听到了香山县的文风,便先来香山县碰碰运气了。 张一凡翻看了几下之后,便放在一边,又去拿其他书册,确认了下,都是手稿。放在下面的书,便是罗贯中自己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我能看看么?”张一凡看着已经解开的包裹,欣喜地问道。 他边上的茶几上,茶水未动,另外,还放着一个包裹,看着很大,一看就知道,里面全是书册。 罗贯中又岂会听不出其中的差别,连忙说道:“第一种便好,第一种便好,只要能印出来,老朽就感激不尽了。” 自己确实是冒牌的,但是,后世年纪这么小的人,依旧是能写出长篇巨作的。比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斗之力三段啥的,几百万字,是网络文学的经典。他的成名作,更是还在读中学时候写的,为此还退学了呢! 于是,他就忽视了这个问题,只是笑着问道:“不知道老先生怎么称呼?” 朱镜静一听,有点不高兴了。她听出来了,这是怀疑他们,怀疑她夫君没有这个本事。 可此时此刻,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和朱元璋的女儿女婿坐在了一起,并且朱元璋的女婿对他还很尊敬。 张一凡看他这个样子,便微微一笑道:“我便是香山县县令,我媳妇……” 原因无他,当初和张士诚有关系的文人,都被朱元璋所厌恶! 此时,罗贯中感动之余,不得不为张一凡考虑,当即提醒道:“驸马,我以前是为张士诚之幕僚!” 求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