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又被坑了-《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方孝儒听了,也是马上就回答道:“下官也问过驸马,有关这个事情。当时驸马的回答是,南洋如今还是一片散沙,这家不卖那家会卖。且驸马已经让人去那边雇佣当地人种植粮食,算是有自己的粮田,也能保证粮食供应。驸马唯一担心的是将来那边的人被人煽动,从而针对我们大明的人;另外,还有海路这边要经过交趾,他们相对而言比南洋其他地方都要强大一点,拦路抢劫的话,海运就会被卡住!”

    一听他这话,这些京官便都惊讶了,纷纷问怎么回事?就连李善长,虽然不关心这个钱,但是他关心驸马做事的方式,也是竖着耳朵听了起来。

    因为朱元璋的高压打击贪腐力度,大部分官员是不敢伸手去贪腐的。那么这个合法做生意,自然就让他们心动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甚至还给他的子孙列出了十个不征之国。其中一个,就是交趾。

    李善长听了,皱着眉头问道:“万一南洋那边不卖粮食过来了,那香山县这边越来越多的人口,一旦发生饥荒,必然是灾难性的。这一点,驸马有考虑过么?”

    “真得没想到,香山县竟然是如此之富,京师那边都自愧不如啊!”

    他之所以这么说,还是觉得自己一个人查,可能查到线索的可能性会小,发动这些同僚一起去查,说不定就能查出蛛丝马迹了。

    宋濂到了之后,先到驿站汇合,然后就把他看到的情况给太师李善长禀告了一番。

    并且,就算他不说,其他人也肯定会想到。

    反正在这大明朝,还没有说当官的不能做生意。就他们打听到的消息,基本上在香山县做生意的,都是赚大了的。

    但是因为派过去的官员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又因为安南那边造反,让永乐大帝觉得他爹说得对,太不划算,最终就默认了安南独立。

    方孝儒听了,当即佩服地说道:“这就是驸马的先见之明了,他早有安排人从南洋那边贩卖粮食回来。那边的粮食多,并且便宜,最主要的,其实就是这个路远了一点。”

    结果,让他们两人没想到的是,码头这边的人,出乎意料地多。

    这个时候,宋濂和另外一个在广州养病的同僚,终于休养地差不多,便从广州这边前往香山县。

    东莞何家的能力确实是有的,那个何贵负责了南洋那边之后,运香山这边的物资过去,然后运南洋的特产回来,当然,其中有要求比例,必须有粮食,从而保证了香山县这里储备了足够的粮食平稳物价。

    农民就是靠天吃饭,收成好的时候还好,一旦有个天灾人祸啥的,那是真得难过的。

    更不用说,太师讲课,单张票都有到一百贯的,这简直就是暴利了!

    “何止啊,说实话,我都动心了。我就只是问了下那家开餐馆的,一年能赚两百贯之多!”

    于是,这些官员都纷纷给他们的家人写信,让他们来香山县做生意,贩卖也是可以的。就连李善长,都没有例外,私底下偷偷地开始安排这个事情。

    从过往经验来说,朝廷肯定是会准的。但是,路上肯定要耽搁一段时间。

    李善长听了,便皱着眉头问道:“我看香山县似乎有很多种甘蔗的,这粮田的收成,怕是没法支撑香山县越来越多的人口吧?”

    虽然说,他们去了香山县,是自发应对这个天灾的一种措施。

    这不打听还好,一打听之下,他们顿时就炸了。

    这一次,广东这边的风灾实在是大,死了不少人,受灾的灾民,宋濂这边不知道,但是他也能估计出来,绝对非常多。

    这一次,他们是走珠江坐船的方式。毕竟这种方式最快,还不累。

    李善长想到这里,便对他的这些京官同僚道:“驸马怎么会赚钱,那大家闲着的时候,不妨多走走问问,看驸马是怎么赚钱的,说不定大家也能蹭点,也算是没白来一趟这么远的香山县了。”

    只听乐韶凤大声说道:“驸马他卖票,就是入场的凭证,知道一张票多少钱不?两贯一个是最低的,到后来更高,甚至太师讲课的那一场,票价都是什么竞拍的,最高价格的一张票,竟然是一百贯有多!”

    不过他的继任者,也就是永乐大帝就没听他的,直接出兵灭了交趾,改名安南。

    “是啊,你们发现没有,白在这里的价格,可比京师那边便宜不下三倍。如果能把白运到京师或者其他地方卖,简直是暴利啊!”

    “……”

    他的俸禄是比一般官员高多了,但是,架不住他要养活的人口也多啊!十贯,八贯的,他看不上眼,但是,源源不断地十贯,八贯,那也是非常吸引他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