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05章 朱元璋的咆哮 也不知道朱元璋是记得了张一凡提过的,这种出公差给地方百姓会造成极大压力的奏章,因此,朱元璋此次御驾出行,便有旨意下达。 要求随驾的文武百官,皆只身前往,路上的护卫有一千锦衣卫负责。 并且除了朱元璋自己配有马车用于路上办公之外,其他文武官员,皆骑马而行。 朱元璋这道旨意一下,顿时南方沿途一路就鸡飞狗跳了。 不是说要迎驾,朱元璋的目的,是香山县,和沿途地方的关系不大。只有一点是有关系的,那就是官道。 好在水泥出来都几年了,大部分地方,对于最主要的官道,都已经修建了水泥路。 那部分鸡飞狗跳的地方官府,就是连最主要的官道都没有用水泥路修。如今皇帝和文武百官要路过,民生好不好不好说,这路好不好是一下就能看出来的。 于是,在消息传出去的同时,那是连夜修路,至少在明面上,可不能被其他地方给比下去了。 也亏了朱元璋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下达旨意,各省都要有水泥作坊,并且重要的府,南方多雨水的更要优先,才算是临时抱佛脚地修路,终归也能修了起来。 本来的话,皇帝领文武百官出行,这么大的一支队伍,肯定是行程缓慢的。 邓愈听了,脸色稍微黯然了一点,不过随后恢复了正常,笑着回复道:“这个水泥的好处还真得是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他的回答,也能看出他其实对开疆拓土并不热衷。 广东的百姓,也都非常振奋,特别是香山县百姓,在知道皇帝要来之后,都不用官府交代,基于香山人的自豪感,就开始早早准备,该打扫的打扫,该处理的处理,总之,就是要让皇帝看看香山县最好的一面。 洪武十二年,朱元璋都已经五十一岁了,年纪确实不小了。 各个水泥路口,都有军卒岗哨。所有百姓,都是待在住处不得外出。但是,每家每户都是挂出了红灯笼等喜庆的道具,仿佛过年一样。 张一凡倒是笑着说道:“回父皇的话,镜静已经有三个月的身孕了。” 这个年龄段,也是在长个子的年龄,就类似后世的高中三年,最多往后挪两年,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人的变化,还是有些大的。特别是一直没见的前提下,这个变化就更为明显。 不是应该大妹过去见他们的么? 然而,朱元璋咆哮了,他们不敢不听,连忙驱马走近,一个个嘘寒问暖起来。 说要说说话的是你,现在又说要吵到大妹,你究竟想怎么样? 不过这个话,他们也只敢憋在心中,可不敢露出来。 张一凡和朱镜静夫妇两人,也是从香山县赶到了广州这边来迎驾。这些,都是前所未有之事。 除了老四让他满意之外,这些个老二,老三,老五的,一个个都不满意。 此时,他听到张一凡的话,反而很是欣慰。这个女婿,是真得关心自己,有心了。 张一凡当初进献水泥,说这是国宝的时候,就曾说过水泥的好处之一,就是会让交通便捷,不但节省粮草运输途中的损耗,还有利于大明开疆拓土。 看看,别人都是围着自己这边,就这群兔崽子是怕被自己骂,竟然和自己离那么远! 哼哼,别以为离得远了就不会收拾他们。朱家的江山,还得要他们来守护,一个个不学好的,回头就一个个收拾!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元璋的女婿中,其实就是以这个梅殷最为优秀,也最得朱元璋看重,传说最终还被加封荣国公的。 在他们身边的新驸马都尉,也就是当初和张一凡竞争过的梅殷,深得朱元璋喜欢,就带在身边,听到他们的对话,便开口感慨道:“民以食为天,兴修水利是为重中之重,特别还是南方多雨水的地方。这水泥,真得是太好用了!” 等到香山县地界之后,朱元璋和随驾的文武百官,依旧和任何第一次来香山县的人一样,为他们看到的一切而震撼。 如果说,还是当初争当驸马那时候的情形,那梅殷回去苦学之后,并不会对张一凡服气。但是,如今张一凡有香山县的政绩摆在这里,哪怕梅殷很是傲气,也被张一凡的实力给压制了。 反正儿子多了,就是惹您嫌是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