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09章 一个陷阱 本来的话,按照张一凡的计划,第一天见南京城内的亲戚,第二天就要回柳家村去看看的。 结果,朱元璋传召的旨意到了,那就没办法了,谁让这个老丈人是皇帝呢! 于是,张一凡便先行赶往紫禁城。 传旨的宦官,把张一凡带到了武英殿,这地方,已经三年没来了,看上去没什么变化。 进入大殿之后,让他有点意外的是,朱元璋并不是单独召见他,因为大殿内还有其他人。 张一凡一眼扫过去,殿内有四个人,分别是太子朱标,外加三个宰相邓愈、胡惟庸以及汪广洋。 宫女内侍这些,暂时就不算人了,只是大殿内的物件。 张一凡看着他们几个,心中不由得略微有些成就。 因为他知道,就是因为他的穿越,改变了历史,原本这洪武十二年年底的时候,邓愈和汪广洋都已经死了,但如今,他们还好好地站在面前。 想着这些,他上前给朱元璋见礼。 张一凡听出来,这是每个品级相差一百石,给的钱是相同的。 他们有听说过因为身体不适不想当官的,也有借口说才学不够不想当官的,就没听说过,老婆怀孕了所以不想当官的。 第二,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未雨绸缪,否则肯定会出大问题。 张一凡听到他这话,却是不客气地反驳道:“你怀个孩子给我看看?说得这是什么话?” 张一凡这边,原本想着还提提年终奖和养老金,也就是退休工资的建议。可想着老丈人的抠门,现在如果提这个话,大概率不会被考虑。因此,他就没有提,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可以说说。 不得不说,朱元璋这个老农民,是真得抠。或者说,他对官员的要求是真得高! 如果只是从当官方面来说,张一凡从之前当县令一下跳到应天府府尹的位置,绝对是连级跳,升迁速度惊死人的那种! “还有什么?”汪广洋听了,有点疑惑地问道。 一听这话,朱元璋本来听胡惟庸说张一凡不愿意为他效力还有点不高兴的,但是此时却是惭愧了。 于是,他在汪广洋说完之后,便问道:“还有么?” 张一凡听了之后,便对朱元璋奏道:“父皇,就儿臣认为,地方官员是亲民官,他们的表现好坏,直接代表的是朝廷,影响会很大。因此,儿臣认为,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不能让他们因为生活窘困而想着法子捞钱!除了儿臣有亲身体会之外,也知道有的地方官真得很穷!” 不要说女婿了,就是亲儿子,都不可能这么对老子! 张一凡听了,倒也没有隐瞒,直接就回奏道:“读书人因为长久用眼,有一些人可能会看不清远处,我能帮到他;年纪大的人,会看不清近的字,我能帮他看清楚字;军中将领,观察敌阵,离得远了看不清,我能帮他看得更远……” 听到这话,邓愈一开始还不觉得有什么,可听到后来,他顿时就惊讶地第一次打断了张一凡说话道:“敢问驸马,能看到多远的敌阵?” 他从十六岁开始就领兵反抗蒙元,算是大半辈子戎马生涯了。对于军中一切,最是热切不过。此时听说有那么一个东西,有助于将领观察敌阵的,顿时就稀奇了。 边上的胡惟庸眼见着设好的陷阱,竟然就被避开了,虽然很想阻止,但是,朱元璋都已经有了决定,他就无能为力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标,听到这里之后,便笑着对张一凡说道:“一凡,刚才父皇正和宰相们在商讨俸禄之事,以前你就说过这方面的事情,香山县的俸禄也和朝廷不同,父皇也想让你提提建议。” 于是,张一凡来了个战术后仰试图躲开这个职务,当即回奏道:“父皇,镜静怀孕了,儿臣要照顾她!” 张一凡一听,还是不接,回道:“父皇,我要当爹了,当然紧张啊,所以就想好好陪着镜静。” 胡惟庸有了解过,张一凡在香山县当县令的时候,那是铁面无私的那种,不但曾经拿下了永嘉侯,而且后来京师这边达官贵人派去香山县做生意的,也都被张一凡收拾了(其实是方孝儒收拾的,但胡惟庸自然认为是张一凡的意思,他还没见识到方孝儒的头铁)。 因为这个应天府府尹的位置,绝对不好当,是个坑来的。 张一凡听了,便转头看向朱元璋。 言外之意,他就不想当这个应天府府尹。 张一凡听了,当即理直气壮地回答道:“父皇,儿臣想出了一些赚钱的东西,比如说水泥,盐田法,鱼松,红变白,还有钱庄等等,这些可都是捐出来了。香山县当了三年的官,一文钱都没要。但是如今镜静怀孕了,儿臣好歹要赚点养孩子的钱吧?镜静又是第一次生孩子,儿臣陪着她,顺便赚点自己的钱,该是不过份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