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一个陷阱-《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这就是他的奸计所在!

    可是,如今他看到张一凡竟然不接这个应天府府尹的官职,他自然是急了,忍不住插嘴道:“驸马,是公主怀孕,又不是你自己怀孕,并不会妨碍你为陛下效力啊!”

    这个俸禄,对于掌握一个县大权的人来说,还是有些少了。甚至可以说,如果要雇幕僚的话,还得自己倒贴钱。

    再到后来,随着张一凡理顺了香山县的政务,就开始了爆炸性的人口增长。事务的繁忙,那也是有目共睹的。

    张一凡听了,转头看向他说道:“这得做出来才能知道,但是确实有放大远处物体之功效!”

    不过这个结果,也还好,毕竟驸马自己去忙他的事情,至少短期内不会入朝为官。

    顿了顿,他又补充对张一凡说道:“至于你这玻璃厂的股份,我就不要了,有你这个孝心就已经足够。要给其他兄妹,你自己看着办好了。工匠什么的,你可以直接去挑,但是,要是有事找你的话,你可不能推脱,明白么?”

    应天府地位特殊,因此府尹品级为正三品,高出一般的知府二至三级,由尚书、侍郎级大臣兼管。

    换了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把那么赚钱的东西给朝廷。但是,这个女婿不但给了,而且还给了不止一个,两个聚宝盆。

    于是,只好答应了下来。

    至于张一凡会不会当好了应天府府尹,然后再度威胁他宰相的位置,胡惟庸却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如果只是宁国公主给他说得什么房屋上用的话,就朱元璋自己来说,不值得张一凡如此心思去做!想要养孩子的钱,他直接印了就能给。

    胡惟庸听了很无奈,这个驸马是真多事,只要皇帝召集他议事,每次都能整出幺蛾子来。

    朱标没有回答,而是转头看向他爹。

    “正五品二百二十石,从五品一百七十石,俸钞皆一百五十贯;正六品一百二十石,从六品一百一十石,俸钞皆九十贯;正七品一百石,从七品九十石,俸钞皆六十贯;正八品七十五石,从八品七十石,俸钞皆四十五贯;正九品六十五石,从九品六十石,俸钞皆三十贯。”

    礼毕之后,就见朱元璋用手指了下胡惟庸那边道:“一凡啊,几位宰相,还有其他一些人也上了奏章,想保举你当应天府府尹,你意下如何啊?”

    拿地方上七品县令来说,就相当于月俸禄是8石多点,然后大明宝钞每月5贯。就目前来说,张一凡感觉,一个县令算是可以勉强养活人数不算多的一个家,但是,如果那个宝钞贬值,以后等于没有的话,那县令就有点惨了。

    因此,朱元璋听到他的话之后,沉吟片刻之后便问道:“那你认为该如何调整?”

    不过放在洪武朝,这其实也不罕见,因为朱元璋缺人。就在去年,他就越级提拔了一大批,比如李焕文、费震等分别由西安知府、宝钞提举擢拔户部侍郎、尚书。

    香山县就是一个例子,张一凡刚去的时候,户籍在册的人口,才两三万而已,后来实施粮田归公分配法,清理了隐户等等,人口到了五万左右,加上俘虏的海盗,人口就又增加到七万多。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朱元璋找他,是因为他的那个玻璃厂的事情,结果没想到,却是要让他来当这个应天府的知府!

    应天府下辖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县,是大明朝的都城所在,洪武二十年的时候,就有一百一十九万多的人口。

    张一凡听了,不由得一愣。

    朱元璋对他点点头,然后示意汪广洋给张一凡介绍道:“目前所定俸禄,以年计,正一品禄米一千石,从一品九百石;正二品八百石,从二品七百石;正三品六百石,从三品五百石;正四品四百石,从四品三百石,俱给俸钞三百贯……”

    张一凡说到这里,便诚恳地说道:“父皇,儿臣对大明未来的强大,有非常大的信心。因此建议父皇在地方官府的设置上,当以发展的眼光,提前规划。”

    很显然,他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情。

    说了这么多,归结起来,其实就是两点。

    他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他的俸禄也是被裁了的。

    大明开国之初的时候,定下驸马都尉和公主一样,也就是岁收粮一千五百石,钞二千贯。但是在洪武十二年正月十九日,定下驸马都尉的俸禄就只有六百石了。

    当然,就算真如历史上改变了,张一凡也不会在乎。堂堂穿越人氏,岂会靠俸禄过活!

    议事之后,张一凡就回去了。他决定,尽快修建柳家村的别院,离紫禁城远一点。把玻璃厂搞起来,传授科学知识,快快乐乐地种田过日子!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