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张一凡自己却是没关注这些,而是要完成他给朱元璋以及周王的承诺。 三司会审结果并报皇帝御批,胡惟庸被判了剥皮充草,抄家。其儿子手中也有人命,判了死刑。 历史上的胡惟庸案,是谋反案,牵连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都是非常严重的。 所有人,包括朱元璋都不知道的是,因为张一凡的出现,虽然历史还是滚滚向前,发生了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三月初,朱元璋那边的钱庄还没影子,还在忙着改制的大事,张一凡这边都玻璃厂就已经建好了,并且试生产,调试配方之后,也能制造出一尺左右边长的平板玻璃。 洪武皇帝雷霆大怒,下旨抄家,并且抓捕行贿胡惟庸的文武官员,胡惟庸下锦衣卫诏狱。 李善长看看他,然后又看看被打的儿子,然后才冷声回答道:“当今皇帝是什么人?他会做出如此不合常理的事情?我敢断言,皇帝回头宣布的罪状,绝对不是此事。之所以会如此,这个事情,只是引子而已!” 不过没有人知道,在这个事情的背后,其实还有张一凡的影子。 整个事情中,突然告发,人证物证都是份量十足。甚至连早些年诚意伯的死,都被锦衣卫给翻出来了! 随着一大堆和胡惟庸案有关的文官武将被抓,几乎所有人都怕锦衣卫上门。 张一凡把有关玻璃烧制的知识,讲给郑敬学听,并且承诺给了他百分之一的股份,大概就是省了一百零四贯钱。当然,这个玻璃厂的原始股,别人就是再多几倍的钱,也别想买到股份的。 韩国公世子李琪,就愤恨地对他爹说道:“只是差点撞到而已,竟然如此不讲理,连宰相都抓了,公道何在?” 可以说,这个胡惟庸案的波及面,是远小于原本历史上的。 由此带动其他人看到了这个玻璃窗的好处,都不用宣传,就有人也想着装这种玻璃窗了。 那个柳家村的小子,竟然如此得宠,要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皇帝呢!碰一下都不行! 但是,李善长听了儿子的话,却是沉默以对。 地方上废除行省制,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担负行中书省的职责。 但是此时,他却是顾不得,只是看着他大哥说道:“哥,陛下真得是太过份了……” 虎克显微镜是十七世纪中期由虎克发明的,能观察并描述单细胞生物,包括观察到肌纤维、细菌、精虫、微血管中血流等等,打开了微生物学的大门。 李善长了解皇帝,也了解自己的老乡,被他举荐上去的胡惟庸,这几年来,胡惟庸干了什么事情,他岂会不知道。 但是,这个位面上的胡惟庸案,还是和历史上的胡惟庸案大不相同。 李琪有点难以置信,伸手捂着自己被打大脸,瞪大了眼睛,看着李善长,愤怒地质问道:“爹,为什么打我?你也要护着那小子,到底谁才是你儿子?” 当然了,大部分都是洪武皇帝的意志,是朱元璋早就有这个打算的。张一凡的事情,作为引子爆发之后,成了朱元璋决定动手的最后一根稻草,引发了这次事件。 玻璃厂的位置,离柳家村也不远。郑敬学从柳家村社学中脱身出来了,就跟在张一凡的身边,跟着忙玻璃厂的事情。 说完之后,他去端茶喝,顺便平复了下心情。 张一凡的亲戚,特别是几个股东,自然是有资格参观张一凡的别院,首先会去有样学样,又是有广告效应,带动了其他人学。 对此,张一凡压根不管,他的精力,都放在了修建柳家村别院和创办玻璃厂的事情上。 他说完之后,看到儿子还想说话的样子,便提高了一点声音,用断然地语气说道:“你们要是不信,那就看着好了。胡惟庸的这个案子,都离远一点。我们这位皇帝,是舍得杀人的!” 柳家村别院的设计图,早在去香山县之前就已经差不多,又经过三年的沉淀,已经更为完善,交给了柳家村的柳五牵头在修建。 虽然还没有结果,但是胡惟庸肯定是死罪难逃,其他牵连的官员,有个六十贯钱的红线,指不定也会死上一批。 果不其然,过了两天之后,皇帝召开御前会议,公布了这次事情的情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