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到这里,他怕张一凡不了解鞑子的情况,因此在顿了顿之后又补充说道:“这些蒙古鞑子都学精了,探马放得很远,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他们的主力才会行动。所以我们要想合围蒙古鞑子的话,埋伏的军队就必须要足够远才行。可这么一来,等伏军收到消息赶去,蒙古鞑子往往就逃之夭夭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说着,他就告辞了。 “什么?”朱棣一听,本来坐着的他,以下就站了起来,甚至还上身倾斜,手扒在案几上,吃惊地盯着张一凡问道,“一凡,你别骗我啊,这里可是议事大殿,容不得开玩笑的!” 李善长:“……”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说道:“走走走,正好说到你建议的那个车营的事情,如今偏厢车都已经打造出来了。走了,议事,议事……” 朱棣听了,心中有点不高兴。但是,李善长说得也是实情,他父皇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再说了,李善长也确实做了不少事情的。 其他人也是非常奇怪,不知道张一凡说得这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望远镜是神奇,可也没神奇到能解决他们目前困扰的问题。 朱棣听了,有点无语道:“军中指挥使级别以上的,都已经配发了。但是一凡,你那是望远镜不假,可不是真得千里眼啊!就凭这个望远镜,压根没法看到太远,没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啊!” 因此,他便回答道:“太师要不再留几日,等本王处理完了手头事情,便给太师设宴送行?” 听到岳父的话,朱棣又带了一点期望,对张一凡说道:“你提议车营所用的偏厢车,已经打造出来了。一旦遇敌,就能连接起来组成一道栅栏阻敌,我岳父看了都说好。你看看,怎么用这个车营,狠狠地干鞑子一仗?” “……” 说到这里,他脸上露出期待之色,又赶紧追问道:“一凡啊,你不要吊我胃口了,赶紧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能解决刚才所说得问题?” 玻璃厂那边,是郑敬学在管,他就没怎么过问。虽然知道大都督府已经下单采购望远镜,但是望远镜的具体发放,他就不清楚了,因此,就问出了这话。 朱棣却等不及他们啰嗦,当即插话说道:“正好,我们在议事,走,我们回去接着议事!” 可如今朝廷官军这边遇到的困境,是通讯不便,不说隔着一座山,隔着好多座山都是有可能的,难不成那望远镜到了一凡手中,就能透视了? 反正,别人信不信不知道,他朱棣是不信的。 “来头是不小,你们看到没有,还有一队锦衣卫校尉护送的。锦衣卫校尉知道么?年初可是出了大名的,把当朝宰相给扳倒的……” 张一凡听着他们在说话,他自己一直没说话,主要就是听。 朱棣听了,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只是笑着说道:“还需要安顿个什么,当然是住我那里,早就给你准备好了的。” 可谁知,就在这时候,张一凡忽然开口问道:“北平这边军中望远镜的配备如何了?” 就是这个原因,哪怕是徐达镇守在北方,面对蒙元军队的这些招数,他也是非常被动。 连大明开国第一功臣都没任何办法,就这么走了,那他们还能如何,只能和鞑子耗了,再积蓄多力量了再说。 他在想着时,议事大殿内便安静了下来。显然,该说得都说了,问题却依旧存在,但是也没有人有好办法,便冷场了。 徐达听了,微笑着对张一凡说道:“这才是蒙古人所擅长的战术,利用他们的骑兵优势作战。今后我们要面对的,大部分都是这种敌人。要逼他们和我们决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盯着朱棣道:“四哥,我这都刚到,一口水都没喝,连安顿在那里都还不知道,你就要把我拉去议事,你这个地主老财!” 张一凡一天不来,他就一天不能返回京师。说实在话,这些人里面,最盼张一凡到日到北平的,除了朱棣之外,就数他李善长了。 他的这个提议,其实已经提出来过,倒是合朱棣的胃口,但是被徐达等人给否决了。 随着警戒的军士也跟着撤离,路人恢复了通行,不过他们都是好奇。 李善长听了,呵呵一笑道:“燕王殿下还是以国事为重,下官一大把年纪了,老了不中用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就不添乱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