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在想着,朱棣那边,已经在回答张一凡道:“我们商议的结果,是快到年底了,蒙古鞑子按照往年的习惯,很可能会入关劫掠。这车营行动不便,但是适合在关键路段堵路,拦住蒙古骑军,给大军有合围的机会。但是,有一个难题是,怎么让车营及时赶到需要拦住的地段,又怎么通知合围的大军能及时赶到。商量了半天,都没有一个好办法!” 此时的他,到了燕王府议事大殿,开始接着议事。 因为张一凡刚到,坐在主位的朱棣亲自给张一凡介绍北平这边的情况。 张一凡自然是不知道,大明百姓就知道他是驸马县令,知道他治理了三年的香山县变得无比繁华。他的到来,让北平的百姓开始有了期待。 朱棣也是如此想着,便准备宣布散会了。 “谁知道呢,不过不管怎么样,反正他来了,肯定会有好事吧?” 李善长在之前的议事中,倒也有发言,并且说出来的意见也是中肯,特别是后勤这一块,更是出了不少力。但是此时,在张一凡来了之后,他就不说话了。似乎议论的这些事情,不再和他有关系。 张一凡有些无奈,只好随他去了。 看他这样子,似乎是恨不得立刻就出战了。 这支元军,正面肯定不敢和朝廷大军为敌,但是关键是对面是骑军,机动力强,搞破坏的话,能力也强。因此,有些头疼。 真要是蒙古鞑子还是一根筋地硬拼,都不需要燕王来了,他早就领着大军把蒙古鞑子给灭了。 北平的北边,还有通州、永平、永安等地,百姓主要是从山西迁过来的。 这一回,轮到张一凡无语了。 张一凡听了,摇摇头说道:“领兵打仗的事情,你应该多向魏国公请教啊,我哪有什么经验?” 李善长这一走,大殿内更是安静了。 在关外,则是蒙元的势力范围,当面的元军将领是朵儿不,以骑兵为主,大概有两三万人马。 望远镜确实好用,但是还是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然而,却见张一凡微笑着说道:“那是你不会用望远镜,没法发挥出望远镜的长处!只是指挥使级别的配发望远镜,还是少了一点,再多采购一点吧,我有大用,可能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我先看看情况,再做最后的决定。” “原来是他,他是来当我们北平的知府么?要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有福气了。不求香山县那么繁华,有一半都可以了。” 蓝玉听到这里,出列大声说道:“要末将的意思,就不能这么一味防守,我们也组织兵力,出关反击,打一仗就回!” “这人是谁啊,竟然劳驾燕王和几位国公一起出迎?” 张一凡听了一笑,看着朱棣说道:“你总不会以为,我是为了多卖几部望远镜吧?你想不出来,不等于我想不出来。我什么时候说话是吹牛的了?” 那望远镜也就那样,他早就能非常熟练地玩这望远镜了。他敢保证,所有的这些望远镜,就只能看那么远。 就钱财这方面来说,整个大明朝,包括朱元璋这个皇帝在内,都没有张一凡慷慨,这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没有人会觉得,张一凡是为了推销自家产的望远镜。虽然听着是吹牛,但是仔细回顾大驸马的言行,还真没有过吹牛的例子。他所说得那些似乎是吹牛的事情,最后可都是能实现的。 想着这个,包括徐达和蓝玉等人,不由得都是好奇了,纷纷盯着大驸马,期待他能说出他的想法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