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22章 朱棣和徐达这两个老六 “报,北地烽火示警,为最高级烽火。” 朱棣一听,当即顾不得追问张一凡有什么好点子了,立刻站了起来,一脸的兴奋。 烽火传讯,可以根据燃放烽火的数量来分类警情级别。最高级的烽火,自然说明来犯敌人是最多的。 但是,烽火传讯,也只能传这么多信息,再多就没法分辨了。 张一凡一看朱棣的兴奋样,就知道正中他下怀了。 果然,朱棣在确认了消息之后,压根就不吃火锅了,一边大步往外走,一边对张一凡说道:“你吃完过来,我先去找我岳父了!” 张一凡不由得摇摇头,看了下一脸无语地燕王妃,得,反正轮不到自己去排兵布阵,羔羊肉可不能浪费了! 再说朱棣这边,匆匆跑出去,刚到军议大殿,就遇到了闻讯赶过来的将领。 朱棣当即欣喜地对徐达说道:“岳父,是您把鞑子引来了吧?” 说完之后,他感觉这个说法方式好像有点不对,便连忙补充说道:“岳父的示敌以弱之策奏效了,最高级别的烽火传讯,肯定是大鱼!” …………………… 还没翻译完的时候,徐达等人也赶来了。一个个都期待着信号塔给他们带来惊喜。 虽然还是阴天,但是能见度却好了不少。 信国公就是汤和,驻守蓟镇,是离清水明月关最近的军镇。 也是如此,他获悉明国在大都这边换帅之后,就极力怂恿入关劫掠。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是拖到了洪武十四年正月才入关劫掠。但在这个位面上,却是提前了两个月,并且兵力也相比历史上更多,几乎是倾巢而出了。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求朱棣带兵出征之后,不能亲自去厮杀冲锋。 当然,这也不全是换帅的原因,更因为草原贫瘠,难熬冬季,也必须要入关劫掠才行。 这三个蒙古鞑子的头目,也都是有劫掠经验的。入关之后,探马便远远地派了出去。一人双马是基本,甚至还有一人三马,能更远地给大军警戒。 朱棣一听,又转怒为喜,一副撩着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就听他说道:“来得太好了,说不定还能给父皇献上一份最好的过年礼!” 北平的北方,长城的一道关口,是为清水明月关,满清时期称之为冷口。这个时候,这个关口还没有修建完毕,在漫天大雪之下,源源不断地蒙古骑军,从塞外挤入关内。 张一凡:“……” 看到张一凡到达,朱棣就有点不高兴了,当即问道:“一凡,该不会你也是来劝我的吧?” 每个蒙古鞑子,都是带着一脸的期待,就指望着这次入关,能捞上一票。 他们翁婿俩,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自己给办了?你们两个,问过我的意见没有? 虽然张一凡如此想着,很是不甘,但是,很显然,在场的人,都没有问他意见的意思。 说着,他又补充道:“明狗自己也在斗呢,那朱元璋恨不得他儿子个个都是能打的,如今才二十来岁,就派来大都一线,明摆着就是要抢功。” 不过,大雪在下,又是在关内,哪怕入侵的都是骑军,行动照样很慢的。谁知道雪地覆盖下,到底是实地还是其他什么。 徐达等人,劝他不听,只好派人去找大驸马,让大驸马来劝了。 朱棣一听,顿时大喜,要不是站着这么多将领,他这个主帅还顾及一点面子,非得冲过去抱张一凡了。 这个平章叫别里哥,听到元将朵儿不的话,便转头看向他身边的枢密副使久通。久通见了,便也笑着说道:“以前我们也是有过的,虚晃一枪,明狗一样烽火传讯,结果白折腾了一番。只要我们动作够快,明狗只能吃我们一鼻子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