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一凡听了,便和缓了点脸色对朱棣说道:“要想打造出好的火枪,在钢铁冶炼的技术方面,必须要有足够基础。现在我给不了你什么承诺,等回去之后,我去铁坊先看看。” 一激动就来一下,力气大了不起么? 然而,确实了不起。 “改掉这个臭毛病!”张一凡得理不饶人,立刻要求道,“下次还敢在我身上来秀你的力气大,你就别想在我这里捞到一分好处了!” 他可是记得,这个朵儿不是被活捉的,本来计划送往南京献俘的,怎么就杀了呢? 就是没想到,炼钢这事并不是在南京那边,而是要到北平这边来搞。因此,这边的情况,他还要再看看。初步的打算,就是先整出燧发枪,这个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唯一的要求,就是枪击部件,必须是好钢才行。 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张一凡自己待在房子里都不想出来,可是,朝廷的军士,却要冒着这大雪,严寒去为国征战。特别是张一凡自己还穿着锦衣貂服,保暖上比那些出征的将士都不知道要好多少。 朱棣一听,顿时脸色一变道:“那我是情不自禁,不是故意的,行不行?” 刚好领了军令准备下城头的蓝玉听了,只是露出一丝轻蔑,却也没回答,直接就下去了。 张一凡赶到城头的时候,就是看到了这一幕。 此时的朱棣一听他的话,顿时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不过随后,更是大喜过望,比他当初娶媳妇都要高兴的样子,一把抓住了张一凡的两条胳膊,欣喜若狂地确认道:“真得,你真得能想出更好的火枪?” “……” 听到这话,朱棣有些疑惑,当即回答道:“当然是粟和米了,还能是什么?” 真是基于这样的优点,这时候的火器,明军中已经配备了不少。 此时,张一凡其实都有点后悔,或许自己应该更早关注下军队中的情况。 张一凡听了,沿着朱棣手指的方向看去,却见有五百人左右,手中牵着老马,没兵刃,没行李。而在他们的周围,那些明军将士却是一人双骑。 听到这话,张一凡也想起来了,当即回答道:“军中用的突火枪,射程短,准头又差,装填还慢,太垃圾了,回头我给你想出一种新式的火枪。” 一听这话,朱棣连忙放手,讪讪而笑道:“习惯了,习惯了!” 张一凡听到朱棣的话之后,便立刻看向蓝玉说道:“去了草原上,记住不要恋战,能带多少回关无所谓,重要的是出关的将士,都给带回来!” 因此,他便想着,自己要做点什么,帮到这些保家卫国的将士! 详细询问朱棣的情况下,张一凡又了解到,将士们行军打仗,一般是将小米或者大米,和挖到的野菜放到一起煮,煮成很稠的菜粥喝。条件好点的军队,可能还会放点肉糜,类似后世的皮蛋瘦肉粥那样,这便是军中伙食了。 转动间,张一凡看到了面相,那不就是那个元将朵儿不么! “末将去!” 军中事情,张一凡平时并不关心。当然,这也是他以前并没有怎么和军队打交道。香山县千户所这个不算,那不算野战军,只是地方军队而已。 想着这个,张一凡便对朱棣说道:“军中伙食太差了,回头伱给我一些人,我去天津那边,看看设立个鱼松厂,如果有肉松厂,那就最好,用来供应军中所需,多少给军中京师改善下伙食。腌菜什么的,也可以搞搞!还有炒面那些便携式干粮,也可以做做……” 蓝玉的嗓门最大,厉声喝道:“谁也别和我争,永平府是我守的,这事儿我负责,我去!”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终于想起了什么,便连忙又问道:“对了,之前在北平的时候,我们正吃火锅呢,然后你要说什么来着,被军报给打断了?” 雪在飘着,寒风在呼啸,人和马的鼻子都喷着白气。骑军将士们,不管有没有听到朱棣的话,都笔直着腰杆,在那静静地听着。 于是,他便问朱棣道:“将士们吃得是什么?” 就这会儿的功夫,蓝玉在他亲卫的簇拥下,已经骑马归队,大军随即开拔。 寒风呼啸下,军旗猎猎作响,引导着大明骑军将士们一路北向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