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情不自禁-《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倒是朱棣回答张一凡道:“我们商量过,有这场雪为掩护,鞑子更不可能想到我们会派兵出关。最多两日时间,便能赶到灰山。路上休整一天,在灰山夜宿一晚,第三天就能回来,不会有事。”

    那些将士的马背上,并没有太多行李,这冰天雪地的,如果要在路上耽搁一晚的,张一凡都难以想象,晚上怎么熬?

    上阵杀敌不是强项,但是搞经济这一块,张一凡自认第二,就没有人能当那个第一。

    这个事情,他没意见。他在意的,只是这些将士是否能平安回来。

    朱元璋的政策,就有招降蒙古人为大明所用。张一凡熟悉的番禺县令道同,就是蒙古人。当然,也有投降之后又叛逃的,比如这次被抓获的蒙元朵儿不便是。

    抬头看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没法确认这个雪会下多久。

    元末明初的大明军队,火器已经配备了不少,但是都是突火枪,也就是最原始的火枪。

    张一凡听得有点意外,连忙出门去看情况。

    于是,他只好冷了脸说道:“你再抓,我就不说了!”

    永平城外,一万多骑明军将士,都是牵着战马的缰绳,整齐地站在那里。城头上,燕王朱棣正在大声说话。

    看着一万多的骑军,慢慢地消失在风雪中,张一凡在军事上也帮不上忙,但是其他地方,却是可以关心下的。

    朱棣听到他的话,却是喜笑颜开,当即乐呵呵地说道:“我就知道,把你捞来一起准没错!回头你说吧,需要什么,我和我岳父商量,都给你备齐了!”

    “遵命!”朱棣是主帅,军中上下尊卑分明,军法无情,容不得顶撞,蓝玉只能回应一句。

    看这样子,虽然下着大雪,可骑军还是要出征!

    刚好他来的时候,朱棣已经讲完话了,于是,他连忙问道:“这么大的雪,不好出关吧?”

    第二天早上,张一凡起床一看,地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该是能盖住人的脚背了。最为关键的是,雪还在下,并没有停的迹象。

    虽然说,这种突火枪在后世的人看来,确实很垃圾。

    看着这个,他也是无语,老天不作美,看来是没法出征了。

    想起这个,张一凡忽然就看到,朱棣前面,靠近城垛处有一具尸体,脑袋已经分家,就吊在城垛外面。寒风吹来,在那一荡一荡的。

    此时,他听朱棣说话,便又追问起详细情况。

    可不管怎么样,张一凡所说这些,也确实是这个时代的突火枪的缺点。也因此,这个时代的战事,还是以冷兵器作战为主。

    然而,就算是好的伙食,也就是加了肉糜的浓粥,那也只是精锐才能有,而不是每顿都有。

    随后,蓝玉便立刻领了军令,自去挑选安排出征的骑军了。

    说完之后,他才想起什么,便马上补充回答道:“你是说鱼松么?他们没有,当初我就是给水师采购了。这些兵,都是没有的。”

    朱棣听了,自然是高兴,张一凡要什么,他都给。

    与此同时,各地统计的战果也都陆续报上来了。这一场战事,确实是一场大捷!

    入关的蒙古鞑子全军覆没不说,明军这边,也就是永平府这里的伤亡最多,其次是堵清水明月关的车营和骑军,至于其他军队,伤亡可以忽略。

    在这个伤亡中,真正战死的也不多,大部分都是受伤。并且这个战事发生在寒冬腊月,伤口会发炎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受伤的将士,除了伤得很重的之外,基本上不会死。

    如今,就看最后的收尾情况如何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