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当然是抓俘虏了-《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随后,他便对底下群臣说道:“西南战事之先,即粮田归公分配制,已经实施了半年,御史巡查,皆还可以。卿等准备一二,明年雨季之后,便可发起西南战事,一举收复云南全境!”

    他就怕张一凡这个年轻人意气用事,不知道事情轻重,就又耐心地解释道:“我们这次大胜,鞑子必然会有应对之策。辽东纳哈出那边不说,草原深处的鞑子,也必然会迁移一部分过来,一来占据那些水草之地,二来也是防备我们突然深入草原,作为预警之用。如果我们派军进攻辽东那边,一旦拖得时间久了,草原深处的援军就很可能会赶来的。”

    洪武十三年末,大年三十,北平这边,又是大雪纷飞!

    燕王府内,朱棣一家,邀请了妹夫张一凡,老丈人徐达,还有大嫂的舅舅、十一弟的老丈人蓝玉一起过年,也算是热闹。

    底下的李善长,听着皇帝在宣布赏赐,而其他武将都一个个叹服的样子,他就感到非常别扭。

    “末将遵命!”傅有德等人,齐声领命。

    就听徐达表情有些凝重地说道:“明年的修城规模不小,囤积的粮草物资,怕是消耗甚大,还不能影响北地民生,否则会影响边关安稳。这个事情,还得好好考虑才行!”

    军机殿那边,摆放着关外沙盘,当然也包括辽东那边。就着沙盘考虑,就会更为清晰一些。

    “呵呵呵……”朱元璋听了,也是忍不住笑道,“还成,还成!”

    小看草原上的鞑子,李善长可以断言,回头必然会吃大亏!

    他想通了这个道理,那脸上的笑容就又自然了,在朱元璋宣布完赏赐之后,便立刻奏道:“以后大明朝有燕王殿下和荣国公,也算是后续有人,老臣这颗心都放进肚子里了!”

    北方这边,物资匮乏,更是战备局势,还没法和南方那样用雇工的方式来做这个大工程,还是以前那种征发劳役的模式。

    说完之后,他都不等张一凡回答,就马上自己就接着说道:“就算是辽东,那也是要出关,沿着草原边缘进军辽东,路途遥远。没有十足把握,一样是危险的!”

    朱棣和蓝玉一听,顿时有些泄气。因为这个话,是魏国公所说,不是别人!对徐达的话,他们还是信服的。

    另外,朱元璋根据报捷文书上的奏请,把俘获的两万多头羊,按照战时功劳的多少分到了永平府百姓的手中。

    朱棣一听,便立刻问道:“是从香山县么?我知道香山县是囤积了不少粮食的。”

    徐达一听,眉头顿时一皱,这个大驸马,还有点顽固啊!

    作为香山县繁华之地的开创者,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要维护香山县一二的。

    朱棣自然也是明白,当即点头同意道:“这个没问题,回头我就给父皇上份奏章,说下这个情况,该是没有问题的。”

    燕王妃对自己老爹和丈夫的性格,那是非常了解的,只能同样回以苦笑。她也没法管,只能管好儿子了。

    后世被鄙视的绿皮火车,坐个三天三夜才能到的那种,放到这个时代,也是震惊这个时代的存在!

    这时候,他看大殿内的这些开国名将,都是非常地顺眼了。

    这么想想,好像自己要做得事情,真得是有好多!

    北方战事,真得要早点结束才好啊!

    经过走廊时,看到庭院里已经又是厚厚的一层雪,覆盖了所有能覆盖的,虽是夜幕之下,却也见一片白。

    瑞雪兆丰年,这算是个好兆头,努努力,希望明年比原本的历史上要更好!

    求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