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35章 两场战争 就听朱棣对张一凡说道:“你和我一起去辽东吧,我教你打仗!” 张一凡听了,无语地说道:“我们大明朝会打仗的名将那么多,缺我一个么?我才不愿意!” 打仗是很苦的,不管在做什么,突然有军情,就必须要响应! 行军打仗,可能连夜行军,雨雪天行军等等,这都是可能的事情。 如此种种,待在后方种田不是更香么! 又不是名将都打没了,自己不得不要上战场,那就没什么话好说的。 朱棣听到他的回答,那是一点都不意外,便又对他说道:“那这样,退一步,你去觉华岛坐镇,回头我领兵出征,伱再觉华岛的话,我就能放心!” 张一凡一听,还是摇头道:“我待在觉华岛也没什么用啊?那地方也没我的用武之地!” “说不定会有呢?”朱棣听了,依旧不死心道,“你这个人,忽然之间就可能会蹦出个奇思妙想来,说不定突然又蹦出一个,你说对不对?” 说到这里,他一拍胸脯道:“至于北平的宅子,你放心,我让你四嫂看着,人手都从燕王府这边调度,保证大妹来了,能住得舒服。” 张一凡想了下,自己在北边做得几个事情,基本上都已经过了前期,剩下的,就是等着开结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有问题,不过自己已经事先给出了指导手册。 听到这话,张一凡默默地抬头看了下这个老六,就你厉害! 果然,徐达一听,便断然否决道:“不行,如此太过冒险。何谓鞑子重兵?鞑子老巢还有多少军力,如何部署,你可知道?另外草原之上,是否另有鞑子迁移过来,你可知道?如果鞑子重兵回援,能否走脱?战死将士不说,受伤的将士,面对鞑子追击,可能活下来……” 本来的话,还想去蓟镇那边的铁矿石区域看看。这边是有铁矿,以及对应的炼铁厂,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需要改进的。但朱棣这么热情,就先缓缓算了,反正北平这边的炼钢厂已经在运行的。 徐达看着他,严肃地说道:“兵者,死生之道,务必知己知彼,尽量提高胜率,方好用兵。诡计偶尔为之,如依仗之,有朝一日,必然会吃大亏!” 这种法子,该是正常用兵之道,常胜之师该有之道。 “就如今局势来说,我们支援一波海州卫以及辽阳那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往年也是一样有支援的。卫所军士的轮换,物资的运送等等。” 蓝玉这边,领三千骑军,五千步军,由辽西走廊一侧行军,押送粮草辎重前往辽东。 张一凡一见,露出老气横秋之态,对朱棣说道:“金玉良言,切莫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他可以算是坚定的顽抗派了,但是他却知道,观童其实是被明军打怕了,有些畏惧明军。 因此,纳哈出接着严肃地说道:“如若我们不采取动作,让明军加强了辽阳防线,以后从辽阳到盖州,再到金州一线,就再也不是我们能纵横的地方了。如若明军再进一步进逼,以辽阳为根基,重新夺回沈阳,难不成我们要继续退么?” 这个老丈人,对自己女婿是考虑地真周到!你信不信我也年轻冲动一把,回头和朱棣那个老六整个大的给你们看看? 然而,他虽然是这么想,但是看到徐达一直带着期望看着他,无奈之下的张一凡,只能点头答应道:“您放心,我离开南京的时候,我父皇也交代过,我会看着他的。” 徐达坐镇北平,做好防范,以免被鞑子偷家。 而张一凡陪着朱棣,领着火器部队前往觉华岛。 随后,先是蓝玉禀告关外的最新情况。 这次军议,最终是没有什么结果。 结果,观童还在那说道:“不说别的,前些年的时候,你领兵攻打金州卫,都是差点全军覆没。由此可知,我们兵力虽然看起来多,但是真实战力,不用我说,王爷自己心里应该也是清楚的。” 临走之前,徐达私下找到张一凡,对他说道:“燕王毕竟是年轻,有的时候会有冲动。而你虽年轻却很稳重,燕王又听你的,为免他一时冲动,你能否陪在他身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