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两场战争-《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说到这里,他不等纳哈出说话,就抢先一步继续说道:“我就不信,明军只会派这么少的兵力护送这么多的粮草辎重,后续肯定还有大量明军跟进。就是想不明白,为何粮草辎重要放在前军?这不合兵法之道!”

    听到这话,张一凡不由得笑了,说道:“我算是听出来了,玻璃厂的分红,让你有说这话的底气了啊!”

    全国公观童听了,严肃着脸,回答他道:“你我该是都深知明军作战,不打无把握之战,坐镇北方之徐达,更是谨慎之辈。虽然看似只有不到万人,可护送那么多粮草辎重,我怎么想就怎么觉得不对!”

    观童听了,沉默不语,没再反对,但是也没赞成。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当然是知道北方这场小规模战事的。不过他的注意力,或者说主要精力,还都是扑在西南战事上。

    徐达听得点点头,从战略和战术上,蓝玉所说都没有问题,并且他所说得部署,可以说是攻敌之必救。如果纳哈出不打海州卫的话,自己这边也可以变虚为实,真得加强了辽阳的军力,进一步收复沈阳,那离纳哈出的根基之地不远。要么他放弃辽东,要么就只有采取手段遏制朝廷官军的进攻。

    听到这话,张一凡忽然想起来了,大明朝中后期的辽东名将李如松,就是领着他的铁骑打打打,似乎所向无敌,结果一个不小心,鞑子设了埋伏圈,把他给阴死了。

    这是纳哈出手下地位最高的,拥有势力最强的,意见当然就非常重要。

    “你……”朱棣顿时来气,可又发作不得,因为张一凡没说错!

    军机殿内,蓝玉就着沙盘讲解道:“我们在辽东的地盘,如今只剩下辽阳了。鞑子还去打了几次,不过没打下。但如今野外已经是他们的天下,卫所军卒只能缩城里。”

    纳哈出听了,当即说道:“这有何难?如若明军能躲入海州卫,则多放探马警戒,大军攻打海州卫,只要能拿下,那么多的粮草辎重,都不必担心今年冬季,还能再招募女真人为我们效力。万一明军没能及时躲入海州卫的话,那就更好!”

    这么想着,他便答应了朱棣的要求,就当忙碌了一阵,休息一下也是好的。

    纳哈出听了,有些恼怒,脸色相当难看。

    或许也是他的这番话起了作用,观童给纳哈出说实话道:“说句王爷不太爱听的话,我们大元帝国的辉煌已经是过去了,如今明国的强大也是事实,辽东这里,如果只是光靠你我的力量,其实我是不认为最终能把明军赶出辽东的。”

    ……………………

    此时,朱棣听了,当即哈哈一笑,然后对张一凡说道:“就这么说定了。我丈人和永昌侯过几天都会回来,我们商量下,就开始动手,来个大的,让人瞧瞧,我们可不是只有比试的威风!”

    于是,他便转头看他边上的一人道:“全国公不知意下如何?”

    两天之后,徐达和蓝玉便赶回来了。

    朱棣听了,脸色有点不好看,那点兴奋早已消失无踪。

    悻悻然间,朱棣瞄了一眼张一凡。

    纳哈出见了,非常不满,却也没办法。他只是观童名义上的上官,实际上并没有约束之力。

    张一凡一见,便咧嘴笑了:“是你让我来的,忠言逆耳之事,我自然是责无旁贷的。”

    观童一听,顿时看过去,严厉地说道:“如此,入关的军队全军覆没怎么回事?灰山对了又是怎么回事?”

    当时参与玻璃厂的几家,都是赚麻了!

    去年过年的时候,玻璃厂的年报有送到北平这边。只是大半年的时间,朱棣这边的分红,就有一千多贯,基本上是回本了。并且可以肯定,接下来的利润只会更多,妥妥地就是全赚的。

    情况只是一通报之后,那些低级将领便纷纷吆喝了起来。

    这时候,谁也没有在意北方的这场小规模战事。

    “辽西走廊,鞑子探马在前阵子被我驱逐之后,我一放松之下,反弹厉害,甚至深入辽西走廊。不过殿下放心,觉华岛早就隐藏好了,他们只要不上岛,是发现不了的。”

    “……”

    听到这话,一时之间,没人说话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