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掩护-《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1/3)页

    第239章  掩护

    最终,朱棣领着将近两万步军,乘坐剩下一半的水师战船从盖州出发,沿着海路在金山左边海岸登陆,然后穿过金山去右边海岸上船,前往攻打高丽都城。

    手下将领中,他把之前一直镇守辽东的马云和叶旺两员战将带去了。

    新式火器中,则是带走了徐达后来送来的五百支燧发枪和三十门大小不一的神速大炮。当然了,水师中原本就有轰夷大炮,因此,这个轰夷大炮就不用另外带了。

    等到朱棣走了之后,张一凡这边,才给徐达传信,把最新计划单独告诉了徐达。

    徐达闻讯,真得是吓了一跳。他立刻联系信国公汤和,让他镇守关内,接替他的职权范围,然后,他自己领着山海关附近的军队,共计一千骑军,九千左右的步军,立刻赶往辽东,最终在海州卫和张一凡会面。

    只是一见面,徐达就埋怨道:“大驸马,本以为你是稳重之人,有你在,我也能放心燕王殿下。结果倒好,你这叫什么事儿,关键时候却让他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

    看到徐达这么着急的样子,张一凡不由得笑了,当即反问道:“有多危险?”

    徐达听了,立刻便回答道:“他才带去了两万人马,那可是要攻打一国之都城,岂是那么容易打下来的?一旦高丽勤王军云集,那点人马怎么够……”

    他还没说完,就被张一凡打断了,提醒他道:“海路,海路哦,高丽都城离战船停靠点也就四十里路而已,进可攻,退可守,怕啥?”

    徐达听了一愣,这才回过神来,对哦,是海路进攻,不像陆地上那样打过去的。

    也是在这一刻,在他的内心深处,才真得不把朱棣当小辈看了。

    “那伱都城就不管了?”

    此时,他感慨了一下之后,已经放心不少,然后,他看着张一凡道:“你们这个事情,还是太冒失了。虽然从兵事角度来说,确实是个好机会。可这毕竟是国与国的关系,该是先禀告陛下之后才好的!”

    听到这话,徐达若有所思,点点头说道:“好吧,看来你们两人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是我多虑了!”

    鸭绿江这边,高丽军队大营内,看着蒙古使者离去,身为主帅的李成栋一言不发。

    对于这种政治敏感度,在大明的开国将领中,徐达绝对名列前茅的。

    然而,张一凡听了,却是笑笑说道:“这一点,魏国公就不用忧虑了,燕王在兵事上的功劳越大,我父皇只会越高兴。如果要先禀告父皇的话,一来一回,怕是失了战机。”

    这种密信,在这个时代,就算被敌人截获了,他们也不可能破译。

    不要说蒙古鞑子不认识阿拉伯数字,就算认识,那也是一头雾水,还必须要有蓝玉手中的那本密码本才行。

    听到大驸马的反问,徐达立刻便回答道:“一般来说,都城都是最为高大坚固,且有京营防守,坚持个十天半月,一点问题都没有!”

    蒙古鞑子这边,全都是骑军,面对严阵以待的步军,压根没发冲,只能缓缓退后,保持距离寻找机会。

    蓝玉这边,接到出战的军令,那是一点都不奇怪。

    明军躲在车营里面,天然具备防御优势。等鞑子步军进攻的时候,除了弓弩招呼之外,那些偏厢车上竟然都装备了火炮,离得近了之后,突然之间的轰击,让进攻的鞑子,一下就被灭了一半,随后,偏厢车的缝隙中冲出明国骑军,又杀了一波。在蒙古鞑子反应过来之前,明军就又躲回偏厢车里面去了。

    哈剌章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一道军令,一份密信,立刻送往辽阳。

    骑军回到辽阳,追杀过来试图报复的鞑子便拥到了辽阳城外,战事就这么突然爆发了。

    如果这个事情,是其他将领来做这个事情,可能朱元璋会发怒。但是,燕王来做这个事情,却绝对不可能会让朱元璋发怒的。甚至一如大驸马所说,对当今皇帝来说,燕王的功劳反而是越大越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