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虽然人家大理负责了王师的给养,自己也不能这样死皮赖脸的享受。 剿灭侬智高,是台面上的理由,大理已经开了方便之门,王师总得行动。 再说赵曦也腻烦跟人虚以委蛇了,这样下去,都担心自己还会不会说人话。 所以,在进入大理的第三天,王师开拔了。 挺奇怪的,大宋的军队,在人家大理国行军,还有大理国的军队陪着。 “殿下,王师对地形不熟,为何拒绝各家的军卒支援?” 狄青就不会问这种问题,吕公著会问。 这就是真正的军汉和文人司职军伍的区别。 “地形不熟,咱们可以熟起来,军卒不纯,一旦战事焦灼,或者大军稍有败相,你根本无法确定他们的枪会扎向谁。” 自己就这万数军卒,在人家的腹地。倘若让这家掺和两千,这家再送三千的,真打开战了,让自己内部开花的可能不是没有。 他们说好听话是一回事,送来拼命的将士又是一回事。 再说了,赵曦还准备拿元江做文章呢,倘若合伙打下来,最后这事说不清了。 理念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同,经历不同,理念自然不同。 在吕公著看来,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 既然国朝被恭敬,那么就有资格拿他们送来的军卒做个冲锋陷阵的枪头。 而狄青是纯粹的军汉,只信任自己的人。 赵曦心里弯弯绕太多,不单纯想这次战事,他还考虑怎样才能搞到铜矿。 从临近广南的最宁府,到大理腹地元江,这一路几乎全是山水傍行。 大理国的三家虽然给了给养,也不可能让王师的万数军卒全部都有坐骑。 为保持体力,整个行军很缓慢。 这做法有点赖皮,可没办法……没战马,都是步卒。真不是故意浪费钱粮的。 本来打算就粮于敌的,现在是友好邻邦,又如此热情。王师只好勉为其难了。 终于抗不过去了,两日后,作为向导的大理人,把王师领到了河边,可以容纳两三万军卒的舟船已经备好了。 嗨,看来错怪人家,不给马,是因为准备了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