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 工业母机的重要性-《实力不允许我低调》


    第(2/3)页

    随便一台动辄价格都是上亿的,而且还是以美元为单位的。

    也就是说随便一台,价格那都在十亿软妹币左右。

    很多人一听可能就会说了,你这不扯犊子呢吗?

    一台工业母机的价格,都快比得上一台光刻机了。

    确实,星火科技出品的这种柔性加工机床价格确实很昂贵。

    但他贵是有贵的道理的,因为有了它,你就有了无数其他的机床…

    因为有了这种机床,你的企业,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生产出无数自己需要的特种机床。

    就比如星火科技推出的第一代柔性加工机床,只有五台,被军方的两家航空企业给订走了四台,另外一台被海军给拿走了。

    而这种机床的出现,就大大解决了我军的战斗机生产速率问题。

    以前咱们的J20是早就已经出来了,而且也验证了多年,基本各种理念都已经很成熟了。

    可生产速度却一直上不来,年产就二十架左右…

    这已经是最快速度了,所以尽管诞生多年,但却一直没能大量装备。

    在反观鹰酱那边的F35带带拉拉的生产,一年都能轻松搞个几百台出来。

    这还是有限供给盟友的情况下,如果和他们自己有需求。

    人家自己做过预测,年产八百没啥问题,如果在努努力,估计产能在翻一翻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一比,差距就出来了。

    原因是傻?

    简单啊,就是机床数量比不过人家,生产效率不行。

    你比如人家老美生产F35,每生产一台,用到的林林总总的机床,都要上百台。

    比如西班牙姆托雷斯的机床,专门用来生产复合材料制造的机身。

    这要用到自动铺丝机,铺带机,这玩意姆托雷斯产的就是最高级。

    然后德国格林的机床用来生产涡轮燃烧室,做涡轴人家用的是自己的格里森机床。

    可能很多人没听过这个名字,但在业界,格里森确实齿轮领域的领导者,更有甚者还被称为曲面加工机床之王……

    哪怕是没啥技术含量的起落架,人家用的都是日本三菱重工的机床。

    没错,很多秋田们跪舔仰望的三菱机床,居然支配给美帝的F35用来加工起落架之类没啥技术含量的活。

    正因如此,人家才口出狂言,只要有需要,人家两天就能造出一架F35…

    而以前,这样的速度咱们是望尘莫及的。

    但随着星火科技造出了柔细加工机床的工业母机,咱们终于是有了以点带面的突破。

    因为这一层窗户纸捅破了,那接下来就简单了。

    比如军方的航空制造企业,购买了他们的工业母机之后。

    就用着几台机床,解决了咱们以前一直不太行的自动铺丝机的难题。

    因为现代战斗机,都大量使用碳纤维,和各种复合材料来制造机身。

    而这些机身,就都离不开这种自动铺丝机,和铺带机。

    以前咱们的喷嘴,和拉丝都不太行,而有了工业母机,咱们就能制造出适用的零部件。

    这生产效率一下就上来了。

    还有就是航空发动机这一块,以前是用光洋的机床来生产。

    但光洋生产的都是五轴数控机床。

    五轴数控机床对于民用领域而言,基本就已经是绝对足够的顶级机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