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95章 天纵奇才(第二更) 只听张一凡对他们解释道:“朝廷发放俸禄,好像是用大明宝钞来发了吧?或者其他也行,比如说银子发放。就比如说,一个县官的月俸禄是一百贯……” 一听这话,朱棣当即打断道:“这不可能!” “嗯,文武官员的俸禄,我都有仔细算过,够他们吃喝的。”朱元璋听了,也是解释了一下,避免张一凡说得太夸张了。 他这话,确实是真的。大明朝的官员俸禄,他确实是算过的。但是,其实他没算全,所以洪武朝的官员都穷。 张一凡听了,便提高了点声音强调道:“我是说如果,一百贯够多了吧?但是,如果不注重这个钱,也就是钱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就是一百贯只能买到原本一贯钱才能买到的东西,就等于县官的俸禄明面上还是一百贯,其实就只有一贯了。那他要想活下去,就只能去贪,要不然饿死。当所有县官都这么做的时候,国家还能稳定么?” “你这话也太夸张了一些。”朱标听了,摇摇头说道,“现实不可能有的!” 张一凡一听,看了朱元璋一眼,然后回答朱标道:“如果想印钱就印钱,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到时候这个大明宝钞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因为太多了,已经不能成为货物的等价物。谁也不想要,你要杀头,那他们宁可以物换物。” 其中贬值的道理,他在之前已经解释了,此时只是说贬值的危害。 回完了朱标的话之后,张一凡又转头看向朱元璋道:“还有相反的可能,比如收税的时候,直接收实物会比较麻烦,还有损耗,还要存储运输等等,所以应该是会有一种趋势,就是在将来,可能全部用钱来折算,朝廷拿到钱之后也能去买需要的东西,会不会这样?” 于是,他便问张一凡道:“一凡啊,就这个大明宝钞来说,你是怎么个看法?”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是思考了下,然后才说道:“你帮着老四对付倭寇之余,也要做一些学问。我很好奇,你还能做出一些什么样的学问。回头遇到一些事情,我也能找你商量下。” “那好,问题来了!”张一凡一听,便对朱元璋说道,“比如现在,是一石粮食一贯钱,那就定下了一个百姓交一贯的税。比如啊,我这是比如,十年,二十年之后,钱更值钱了,变成了一石五斗才能卖一贯钱,那朝廷还是收一贯钱的税,是不是等于变相提高了赋税,百姓有可能负担不起,然后民不聊生?” 此时张一凡就是问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以其方便性来说,朱元璋也不傻,表情严肃地点头说道:“是有可能!” 说到这里,张一凡看到朱元璋在认真思考的样子,他便补上一句道:“如今是父皇在,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但是要是大明江山传了五六个皇帝之后,还能不能保证每个皇帝都是英明神武呢?那个时候,这个策略有问题的话,是不是可能会引发我刚才所说夸张的结果?” 张一凡却是听得苦逼了,没想到费尽了口舌之后,朱元璋竟然是给他加活,而不是可以悠哉地种田。 张一凡听了,便认真地回答道:“不可否认,大明宝钞用起来比金银铜钱要方便多了。而如今还是开国之初,大明宝钞的背后,其实是朝廷,是父皇的信誉。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大明宝钞失去信誉,也就是不能乱印钱。” 张一凡被点了驸马之后,按照习俗,就不能和朱镜静见面,也就不留他在宫里了。 就听朱元璋又对张一凡说道:“你观察地确实很仔细,还肯动脑子,竟然从简单的买卖中想到那么多东西。难怪镜静一直相信你比别人强!这样吧……” 朱棣听了一愣,回过神来,便没好气地说道:“对付倭寇?这也算是大礼包?” 其他几个皇子和张一凡其实没什么交情,客套了下之后就赶紧散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