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哪有这么好的事情,既要又要的(第-《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说到这里,他不等朱元璋发问,就连忙又补充道:“为了能正常维持水泥作坊的运转,后续水泥作坊要按照正常的作坊管理,里面做工的人要付钱,综合得到水泥成本,加上一定利润卖给需要水泥的人,他们可以修房等等,甚至官府要用水泥也要出钱买,如此一来,水泥作坊便能长久运行,所得利润就能还钱。等白条兑现完了之后,收益再归官府所有。”

    比如,大明朝的商业,他定下所有商业税收,一年收二十万贯就可以,这个总额度全国分配,收到这数额就不收了。

    胡惟庸一听,更是不信,还两种方法?怎么可能!

    而宋朝时候,比如宋仁宗时期,商税达2200万贯。他认为那是剥削百姓,增加百姓负担。

    他的这个话还没说完,就见朱元璋眉头一皱道:“你不是说钱不能乱印么?要不然,此法倒也可行!”

    虽然他还是没理清钱这个复杂事情,但是已经知道大明宝钞确实不能随心所欲地印。要不然,他确实可以给所有民夫发钱,反正就是印一下的事情而已。

    张一凡听到,看了他一眼,然后回答朱元璋道:“修完官道之后的水泥作坊还会继续烧制水泥,这个水泥用来卖钱,用这个钱来兑现百姓手中的白条即可!也就是说,这些白条是以将来水泥收益作为信誉进行背书的。”

    但是,这种方法是不能持久的,因为这是建立在剥削民夫的基础上。时间久了,必然会有问题。

    “驸马可不要乱说!”胡惟庸听了,吓了一跳,看了朱元璋一眼,连忙解释道:“朝廷征发徭役原本就是理所应当。官道修好了,百姓也能得利。只要不是农忙时节影响到农事,如何能算是压榨?”

    胡惟庸在边上听得有点懵,什么钱不能乱印,我怎么不知道?

    张一凡当然不知道他心中想什么,只是继续回答朱元璋道:“钱确实不能乱印,朝廷一时之间也没那么多钱,那也没关系。可以打白条,给每个民工发官府盖印的白纸,约定最迟多少给清……”

    朱元璋并没有认可他的说法,摇头说道:“自买自卖,又何须如此麻烦?”

    一听这话,张一凡顿时想起来了,眼前这位朱元璋同学,非常厌恶商业行为,是具备了非常典型的小农思想。

    此时,胡惟庸听着这个毛头小子一下跃居他之上,说话间并不客气,心中不由得骂李善长不是人,自己是国公,把这个驸马都尉也抬那么高干啥!

    在他说话的时候,朱元璋一直在思考。听到他说完之后,就见朱元璋皱着眉头说道:“如能减民之负担,朕亦愿意。可胡卿言之有理,有多少人会买水泥,又能卖多少呢?”

    “是啊,驸马,朝廷的钱粮紧张,就算拖延几年,怕也没有那么多钱的!”胡惟庸听了,连忙附和道。

    这也算是君主集中制下,集中力量干事的优越性。

    张一凡听到,看着他说道:“也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不要一下铺开,就不打白条,水泥作坊先卖钱,所得收入再用来修官道,修水利!卖多少修多少!”

    张一凡知道这其实是古代人的观念如此,他和胡惟庸去说,没什么用,关键还是在老丈人这边。

    按照古代的习惯,大规模征发民夫,以省为单位,各州府分段包干,估计用一年时间就能全国主要官道都是水泥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