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这过去的洪武十年中,张一凡扇动起来的蝴蝶翅膀,对历史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了。 这个事情,朱标并不知道,很显然,该是锦衣卫那边给皇帝禀告的。 当然了,朱元璋自己认为,这么做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是好事来的,却没有多想其他! 香山县武备堂设祭酒,由驸马都尉张一凡担任。 对大明兵事影响至关重要的军校制度,也就是武备堂模式,也开始在大明朝进一步展现出了影响力。 “如果说,由各地的水泥作坊进行竞争,谁的水泥更好,赚得会更多,那水泥作坊就会有动力主动去改进水泥。反正对朝廷来说,都是官办的作坊,回头上交利润都是一样的。” 特别是他在香山县所做的一切,更是原本历史上所没有的,引发了太子朱标的出巡。 “这个可以。”朱元璋听了,点点头说道,“不过有些事情也要早做准备,接替香山县县令的人选,必须要好好考虑!” 这洪武十年,对于张一凡本人来说,他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别的,而是认识了历史名人罗贯中,并且关了他小黑屋让他写文。 巨大的差距对比,是个人都能震惊。因为,这只是一县之地而已! 朱标听了,便建议道:“那要不问问一凡自己有什么想法?”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指示道:“回头你去一趟中书省,让那边派遣水泥工匠的时候,先按照行省轮流来,然后再到水泥要求多的府,一个个来。至于广东那边,先不安排。” 好不好,一看便知! 因此,朱元璋在听到儿子的感慨之后,忽然想到了什么,便对朱标说道:“一凡在香山县那边也就一年多点时间了,三年之后,你觉得,谁能接替香山县县令一职?” 对于三年之后,香山县到底该怎么处理,也是时候要考虑了。 洪武十年,基本上就这么过去了。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1578年,也就是大明开国两百年之后的一年商税收入才十五万两白银而已。更不用说,在大明开国之初,商税其实压根没几个钱。 此时,朱标还补充说道:“这也和一凡提出的那个专利概念有关,能激励有关人等不断改进!” 虽然改组作坊成为厂,并且细分各部门的事情,是在他离开香山县之后的事情,可都过去了几个月,香山县那边的情况已经有传过来了。因此,他们都知道。 这回香山县的武备堂将士,都有赏赐和升职,其他被挑走的,更是前途似锦,让香山县的青壮,一下就爆发了从军热情。哪怕县衙这边没有贴出征兵告示,都已经有很多人在打听了。 只是很可惜的是,香山县千户所这边,就算征兵,也只是征召香山县户籍的,并且还不能是贱籍。 这么一来,顺带着外乡人都更为羡慕香山县户籍了。张一凡便趁这个机会,放出了有关户籍的最新消息。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