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听到这话,朱棣再次请战道:“父皇,儿臣誓灭蒙元之敌。” 张一凡听到说话,便转头看向他,微笑着说道:“以我大明之强大,还有地大物博,要想驯服番邦小国,其实很容易!” 在朱棣之后,卫国公邓愈、曹国公李文忠等人,纷纷出列,一起向朱元璋大声奏道:“敢犯大明者,虽远必诛!” 听到他没有直接对朱棣的请战做出回应,而是分析南北战事的差异,并且对朱元璋说来,他自然也能知道,张一凡说得这番话是有道理的。要是有可能,他当然也是不想拖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时候大明朝的纸币,是信用和金银为准备金并行的一种金融体系。 朱棣的言行,明显和其他皇子不一样。看秦王、晋王等人,那个有燕王这样慷慨激昂? 说真的,几个名将看到这一幕,都很是喜欢燕王这种,很对他们的胃口。 对外敌方面,张一凡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因此,朱棣就想着拉张一凡也支持他,这样他父皇答应他请战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武英殿内的气氛,在李善长的带动之下,一下就起来了。 因此,他便问张一凡道:“那你的意思呢?” 朱元璋的用兵手段,是营造出己方的优势,以优势对敌人的劣势,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听到他的话,李善长也跟着问道:“大驸马刚才所言,皆有道理,对于辽东战事,可有何想法?不会是忌惮高丽吧?” 朱元璋听到他们的说话,便也转头看向自己的女婿。 朱元璋听了,有点欣慰自己这个儿子的豪言壮志,又有点担心这个儿子认不清局面,便开口对他说道:“盘踞在辽东左近的敌人,多达二十万之多,可在北平一线,朝廷官军也才十万人马左右,粮草物资都还在囤积之中。非是轻言战事之时,须得有把握之时,方好一击成功,如此代价最少,你可明白?” 他就要就藩北平了,当面之敌,就是盘踞在草原和辽东的蒙元残部,时不时地还骚扰关内,亏了有徐达在那边镇守。 张一凡听了,用坚定地语气说道:“以精锐之兵,示敌以弱,吸引敌人来袭而后拖住敌人,再以援军反攻,一举重创敌人。只要来这么几次,多杀伤敌人,就能让他们元气大伤。等到那时候,便是最后收拾蒙元的时候了!” 蒙元不是傻子,自然会侦查清楚有无援军的可能,有把握吃掉大明的诱敌之兵,他们才会动手! 这个大驸马,真得只会纸上谈兵啊! 虽然如此想着,但是李善长却还是开口附和道:“大驸马此策,妙也!老臣以为,值得一试!” 听到他这话,朱元璋有点不满地看了他一眼。一如李善长了解他一样,他也了解李善长,觉得李善长应该能看出张一凡所献之策过于理想了。 于是,他看向张一凡,认真地说道:“兵凶战危,轻视兵事乃兵家大忌也!凡兵事,若想胜之,须得以优势之兵击敌之弱。以少胜多,虽是有之,却是罕见,绝不能以此待兵事,伱可懂否?” (本章完) 第(3/3)页